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河道砂体内部夹层岩性与遮挡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强  马世忠  马迪 《地质论评》2016,62(2):277-284
河道砂体内部夹层作为储层构型界面,厚度较薄,岩性、遮挡性存在差异,对河道砂体内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以大庆油田萨北二区为例,利用密闭取芯井岩芯和纵向分辨率较高的微电极测井曲线等资料,以岩芯识别夹层岩性为基础,通过对测井曲线幅值、幅差、回返率交汇分析,优选出微电位回返最低值和微梯度回返率作为夹层岩性判别标准,夹层岩性识别符合率达82%;并以夹层含油性为依据,将夹层按遮挡性分为完全阻流型、强限流型、弱限流型等三种类型;分析密闭取芯井河道砂体内部夹层岩性与遮挡性对应关系,建立了非取芯井河道砂体内部夹层遮挡性的岩性解释法,夹层遮挡性识别符合率达72%。以此为深入研究地下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对注入剂驱替路径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带产铀层位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以探讨砂岩中粘土矿物特征与氧化带成因之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测定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古层间氧化的演变序列为砂体原始灰色→古氧化作用(红色或黄色)→碳酸盐化(残留了部分红色)→后期还原作用(绿色),对应的岩石蚀变期次为早期氧化酸性蚀变→氧化期后弱碱性蚀变→晚期还原弱碱性蚀变;早期氧化砂岩在还原性气体作用下,Fe3+还原转化为Fe2+,高岭石在有Fe2+存在的条件下会向绿泥石转化,这一反应在碎屑颗粒表面,形成许多极细小的针叶状绿泥石,从而使古层间氧化亚带呈现特征的绿色。  相似文献   
73.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葡萄花油层组PI1~PI4小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结合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认为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经对葡萄花油层组PI1—PI4系统研究,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它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74.
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前锋区稀有元素富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研究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分带中铀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规律时,发现一些单价态(不变价)元素也常常富集在层间氧化带前锋区,其典型代表是钪(Sc)、钇(Y)和稀土元素(REE)等。作者在综合分析前苏联众多砂岩型铀矿床各地球化学分带中各种元素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层间氧化带前锋区Eh值和pH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所导致的变价元素(U、Se、Mo和V)和不变价元素(Sc、Y和REE)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实际上,层间氧化带前锋区既是氧化-还原电位(Eh值)又是酸碱度(pH值)的急剧变化区,两者大致同步消长。层间氧化带前锋区有两类地球化学障:单纯的还原障和还原-碱性综合障。两种地球化学障的发育与强度取决于原始未氧化岩石中硫化物、有机质和碳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75.
李宝新  陈永宏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395-396,398
层间氧化带是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弄清楚层间氧化带的成因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伊犁盆地蒙其古尔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氧化带特征,对该地区的层间氧化带的成因做了分析。认为该地区的构造特征是层间氧化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在岩土工程实践中,经常遇见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例如工程特性指标的匹配问题、软弱夹层的验算问题以及复合模量的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由于概念理解或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出差异很大的结论,有时甚至是错误的结论。通过实践中遇见的几个岩土工程问题做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遥感地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怀武  梁放安  王学佑 《铀矿地质》2002,18(4):235-241,256
本文以遥感图像和实践资料为依据,以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为中心,主攻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伊犁盆地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控矿机理,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天山古岛弧系中,伊犁多相地块之上中新生代压扭性断拗盆地内稳定地伺与特定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构造阶地”,共同控制层间氧化带大型砂岩型铀矿的新观点,并将“水液型”砂岩型铀矿的成因归结为“双合”式轴成矿模式及其“八位一体”的找矿模式,为近期开发大西北,持续寻找和预测大型砂岩型铀矿提供了新的线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78.
本文结合新疆512矿床层间氧化带的特征,论述了层间氧化带及埋藏型古地表氧化带的主要特点,并得出层间氧化带的鉴别特征:后成因,对个别含水层的依存性,剖面上呈舌状,沿地层倾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及一定的矿物组合等。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以512矿床为例阐述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床,矿化富集部位与铀镭平衡变化特征的关系,铀镭平衡变化特征与地面异常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氡异常特征,评价了地面氡法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作用和意义 。  相似文献   
80.
嘉陵江合川水利枢纽建坝岩体主要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分析利用嘉陵江合川水利枢纽的勘探试验资料,阐明了建坝岩体中的石膏脉、层间剪切带、层间裂隙水等主要地质问题,并以以上地质缺陷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提出了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