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5篇
  免费   3176篇
  国内免费   4187篇
测绘学   1532篇
大气科学   2175篇
地球物理   2792篇
地质学   10456篇
海洋学   2887篇
天文学   361篇
综合类   1368篇
自然地理   403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711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834篇
  2018年   700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834篇
  2015年   860篇
  2014年   1064篇
  2013年   988篇
  2012年   1198篇
  2011年   1154篇
  2010年   988篇
  2009年   1231篇
  2008年   1075篇
  2007年   1290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187篇
  2004年   1065篇
  2003年   1023篇
  2002年   906篇
  2001年   704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4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59  
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古)阿尔金断裂带可能形成于三叠纪,后又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强烈左旋走滑活动,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阿尔金断裂再次活动。主要的走滑活动发生在:(1)245~220Ma;(2)180~140Ma;(3)120~100Ma;(4)90~80Ma;(5)60~45Ma;(6)渐新世至中新世;(7)上新世至更新世以及(8)全新世。沿阿尔金断裂带,伴随左旋走滑活动形成一系列的逆冲断裂和正断裂,反映走滑过程中伴随隆升作用的存在,并且形成自北向南包括祁连山、大雪山、党河南山、柴北缘山、祁漫塔格山和昆仑山,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制约着青藏高原北部的生长和隆升。阿尔金断裂带东、西两端的白垩纪和新生代火山活动是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着决定性影响。通过对柴达木、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时空坐标,认为高原隆升可分为三大阶段:(1)古近纪期间青藏高原隆升仅限于冈底斯山一带。当时,受行星纬向气候带控制,中国西北地区为干旱亚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环境,大面积准平原化、泛盆地化,在构造上处于伸展-夷平的拉张环境,与现今亚洲大陆东部相似;(2)青藏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1·7Ma)。因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的阻隔,古近纪的纬向气候带逐渐转变为中亚季候风,古黄土(22Ma)、三趾马动物群的发育,说明高原北缘当时为干旱的荒漠草原环境。同时,这次隆升引起中—晚中新世中国西部广袤地域古地形-构造面貌的变化;(3)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0·9~0·8Ma。早更新世晚期,印度洋快速扩张,印度板块向中亚大陆脉冲式(A型)陆内俯冲,使得高原快速挤压隆升。这次隆升不仅使高原本身的环境骤变,出现第四纪以来最大的冰川,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原,而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北极圈冰盖的形成。同时,高原隆升使高原内部和周边出现强烈的挤压构造变形,如柴达木、河西走廊、塔里木、吐鲁番—哈密、准噶尔等诸盆地内几万米厚度中—新生界的构造变形与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的挤出式双向推覆隆升,形成了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现今,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高寒草原开始退化,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化,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文章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导向,以农用地利用等别与自然等别的高低延伸顺序与耕地最低需求量相结合,确定出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以基本农田数量的105%~110%为基准,将县级利用等别图与自然等别图重叠的区域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交叉运用分等的土壤肥力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曲线图来选择作物适宜生长区和改良土地用养结构;以分等因素图作为限制因子的选择标准来划分土地限制类别区。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黑龙江亚板块及其临近区域的不同时段地震活动图像研究分析,发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一些特点,再回归到地震动力学环境中去,建立了理论解释模型和两条判据假说。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近年来地震活动图像综合分析后,我们在2005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地震趋势会商意见中提出:松嫩盆地是5级以上中强震的主要孕震区。2005年7月25日林甸Ms 5.1地震对此给予了验证。本文对此过程阐述并作进一步分析,希望这种综合预报方法对地震预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95.
涠洲岛是北部湾内的一座火山岛,火山活动初步可以分为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2期。晚期南湾火山是典型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火山,文中报道了南湾火山的上、下2层火山碎屑岩中砂岩捕虏体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提出南湾火山喷发时代为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996.
国产磁通门磁力仪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磁通门磁力仪(GM-3磁通门磁力仪)在全国各地磁台站推广应用,两年来,该仪器在武汉地震台工作比较稳定。本文对该仪器的基线值进行了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仪器性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7.
展示了数十年来国内外科研机构运用地下流体测项中氟氯离子及水电导的异常特征探索防震减灾的突出成果。在分析了异常特征可能的产生机理后指出:流体测项中氟氯离子及水电导很可能是我们探寻多年的地化敏感元素,该元素抗干扰能力强,映震效果好,测试方便快捷,既经济又可靠。建议各地区结合本地化学、地质构造特征做到扬长避短,在不适合进行水位和水气观测的井泉多开展对氟氯及其他离子元素和水电导的多项目的综合监测研究,做到一井多用,监测有重点,分析有全面。  相似文献   
998.
陈文彬  徐锡伟 《地震地质》2006,28(2):319-324
阿拉善地块南缘发育了由5条走向近EW、向西收敛、向东撒开的断裂组成的断裂束,每条断裂长度一般>100km,控制第四纪盆地呈EW向长条状展布,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晚第四纪以来表现出左旋走滑活动的特点。断裂束西段的金塔南山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宽滩山段趋于交会,并与文殊山构造隆起之间构成构造转换关系。分析认为金塔南山断裂以及整个阿拉善南缘断裂束是阿尔金断裂左旋运动的东延部分,断裂束在平面上“帚状”的、向东撒开的构造样式有利于走滑运动量的分解、消减和吸收,符合走滑断裂末端的构造特点。阿拉善南缘断裂束的左旋走滑活动有可能是阿尔金断裂带进一步向东扩展的结果,其时代可能发生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  相似文献   
999.
W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的主共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W 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作用的主共振问题。应用弹性理论和Galerk in方法建立W 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作用的非线性动力方程。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求得系统主共振的近似解。分析不同参数对主共振响应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W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的1/3次亚谐共振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W 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作用的1/3次亚谐共振问题。应用弹性理论和Galerk in方法建立W inkler地基梁在温度场中受简谐激励作用的非线性动力方程,根据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求得系统满足1/3次亚谐共振情况的一次近似解,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温度、调谐值、激励、阻尼、地基刚度等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