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8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892篇
测绘学   301篇
大气科学   545篇
地球物理   660篇
地质学   2105篇
海洋学   400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4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以及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5月15日发生在黔北的一次下击暴流事件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发生在500hPa槽前、西南低涡南侧、中低空急流北侧和地面锋前热低压内的大范围上升区内,地面辐合线是重要的触发机制。(2)大气为上干下湿不稳定状态,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维持,环境温度垂直递减率较大,低层有冷空气入侵,下沉气流接地时与周围大气形成10℃以上的温差,导致气流强烈辐散最终产生大风。(3)过程由多单体风暴引发,具有弓形回波、三体散射长钉、回波悬垂等结构特征,回波核强度在65dBz以上,大风出现时强回波核迅速降落。(4)大风发生前,风暴前侧有一支由前向后的斜升气流与后侧入流气流形成中层径向辐合(MARC),大风出现时,低层有小尺度辐散区域,随后辐散尺度扩大,风速切变减小,大风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872.
热带气旋(TC)快速增强(RI)对我国影响大且预报难度较大,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RI TC内部结构变化的有效信息,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TC强度的变化规律.文中总结了静止轨道及极地轨道卫星上搭载的可见/红外扫描仪、微波成像仪、降水测量雷达、风场测量仪器、闪电成像仪和云雷达资料在TC RI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小卫星星座及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加强RI TC内部的降水、云微物理和风场等重要信息的时间演变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TC RI的物理机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3.
萘及烷基萘是原油和沉积有机质的重要组成。目前对于烷基萘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随有机质成熟作用加深的演变特征鲜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松辽盆地杜601井嫩一段低熟黑色泥岩进行热压模拟生烃实验,采用两步柱色谱层析技术分离烷基萘化合物使其达到稳定碳同位素的在线准确测定,从而厘定有机质不同成熟阶段烷基萘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布面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模拟实验温度点排出的一甲基萘(MNs)和二甲基萘(DMNs)各异构体具有相对一致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别介于–29.5‰~–29.3‰和–30.9‰~–30.5‰之间,这可能与生烃过程中干酪根的非均一性裂解有关;三甲基萘(TMNs)各异构体之间稳定碳同位素值差异较大,介于–36.8‰~–31.1‰之间,这可能与生源效应有关;其中,1,2,5-TMN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介于–36.8‰~–35.6‰之间,可能是细菌来源的藿类化合物降解及其芳构化的产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热演化作用的加深,烷基萘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介于0.8‰~1.4‰之间,基本在仪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反映成熟作用所导致的烷基萘单体稳定碳同位素动力学分馏较小。因此,烷基萘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可以成为油-源和油-油对比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74.
The development of a thin peat layer over metamorphic rock during the last cold stage in the Louisa and Melaleuca Plains and at Birch's Inlet, Tasmania,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a numerical model on permafrost growth and decay, which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thin layer of permafrost for this particular depositional setting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old stage in Tasmania. The increase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eat sediments under frozen conditions results in a preferred penetration of the cold winter wave (in comparison to the summer wave) into the subsurface.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calculations suggest the development of a several metres‐thick permafrost layer, even under slightly positiv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875.
Research into natural mass‐dependent stable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cadmium has rapidly expand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Methodologies are diverse with MC‐ICP‐MS favoured by all but one laboratory, which uses thermal ionisation mass spectrometry (TIMS). To quantify the isotope fractionation and correct for instrumental mass bias, double‐spike techniques, sample‐calibrator bracketing or element doping has been used. However, easy comparison between data sets has been hampered by the multitude of in‐house Cd solutions used as zero‐delta reference i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The lack of a suitable isotopic reference material for Cd is detrimental for progress in the long term. We hav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round‐robin assay of NIST SRM 3108 and the Cd isotope offsets to commonly used in‐house reference materials. Here, we advocate NIST SRM 3108 both as an isotope standard and the isotopic reference point for Cd and encourage its use as ‘zero‐delta’ in future studies. The purity of NIST SRM 3108 was evaluated regarding isobaric and polyatomic molecular interferences, and the levels of Zn, Pd and Sn found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isotope ratio 114Cd/110Cd for NIST SRM 3108 lies within ~ 10 ppm Da?1 of best estimates for the Bulk Silicate Earth and is validated for all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currently in use.  相似文献   
876.
基于剖面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在本溪地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薛林福  彭冲  柴源  成伟 《地质与资源》2013,22(5):403-408
针对成矿带三维地质建模面临的实际问题,以GOCAD软件作为三维建模工具,阐述了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流程与方法.为了充分揭示本溪地区深部地质情况及隐伏铁矿的发育情况,采用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构建了本溪地区907km2的三维地质模型,获取了本溪地区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显示出该地区盖层发育宽缓褶皱,断裂切割作用强烈,基底最大埋深可达4200 m,在变质基底埋深较浅的地区,具有很大的铁矿资源勘探潜力.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符合地质研究从二维到三维的工作流程和思维习惯,是一种有效的成矿带三维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877.
阿家岭隧道穿越既有铁路线,通过采取洞室管棚预支护、沉降反馈开挖法、加强初期支护、监控量测技术、管棚变形监测等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铁路的线路沉降量,保证了顺利穿越既有铁路线。该综合技术根据隧道施工条件,突破常规施工方法和工艺,为施工类似隧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78.
地源热泵系统中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考察了水灰比、砂灰比、粗钢渣代砂率、钢渣粉代水泥率和泥浆掺入率对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导热性能和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加废钢渣(包括粗钢渣和钢渣粉)前提下,若水灰比为0.55 ~0.6、砂灰比为2~2.2时,灌浆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若单独用粗钢渣替代砂,单独用微米级钢渣粉替代水泥,并且粗钢渣代砂率和钢渣粉代水泥率分别控制在40%和20%以内时,便能保证灌浆材料良好的综合性能;增大泥浆掺入率可提高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但会降低其导热性能和固结强度,因此泥浆掺入率需控制在10%以内才能保证灌浆材料有足够的导热性能和固结强度.结果表明,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可为地源热泵工程节约24.84%的原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879.
秦媛媛  孟堃 《四川地质学报》2013,(4):394-398,403
重庆云阳石梁剖面位于上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冲断带位置,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处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位置,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有利于恢复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台地东缘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该剖面飞仙关组-段属于斜坡相沉积;二段下部继承碳酸盐台地东缘斜坡相,中部发育典型的台地边缘滩沉积,其顶部则演化为局限台地溺湖环境;三段由开阔台地及局限台地渴湖沉积构成;四段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城口-鄂西海槽西侧飞仙关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组成,通过与相邻位置的井剖面对比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城口-一西海槽西侧飞仙关期沉积相演化。台地边缘滩基本发育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  相似文献   
880.
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三维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荣花  蒙嘉川  裴海瑛 《气象》2007,33(4):40-46
为探讨夏季不同大气环流背景下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结构特征及其对降水的贡献,利用2005年6-7月降水量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特征指数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2005年夏季两次区域性暴雨的副高三维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夏季不同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结构性质分别表现为热力性高压脊和动力性高压脊特征,从而导致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供应条件和产生强烈上升运动的大尺度背景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