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8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测绘学   235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551篇
地质学   2271篇
海洋学   339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4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Temperature data from 18 measurement series obtained during logging of the Oseberg field in the northern North Sea are presented. Because the measurement series are taken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depth, they should give identical temperatures after depth correction, and are suitable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odels used to determine virgin rock temperatures from well log information.We have used this data set to test the properties of the different models given by Shen and Beck (1986). Although these models were built to simulate closely the thermal recovery of a well and are unbiased,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temperature estimates when applied to real data are found to be no less than those from simpler (biased) models. This fact confirms the conclusion of Hermanrud (1989a) who showed that physical factors other than those presently accounted for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thermal recovery of a borehole.  相似文献   
22.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 W/m.K,平均为0.96 W/m.K,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85~120℃/km,热流值变化范围为83~112 mW/m2,平均达到95 mW/m2。分析表明测量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中美合作在西沙海槽的地热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研究区仍具有高热流特征,推测高热流特征可能与本区高热背景、莫霍面埋深较浅、断裂发育、晚期岩浆活动和基底起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23.
温差能驱动的水下滑翔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论文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温差能驱动的水下滑翔器,并对它做了水域实验研究。文章讨论了温差能驱动的滑翔器运动机理及其在垂直剖面的运动分析,得到稳态运动的参数解。结合能够把水域温差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热机设计以及滑翔器的主要机械结构和控制硬件系统设计,完成了滑翔器的初步设计与开发。滑翔器在千岛湖进行了水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水下滑翔器完全能够利用温差能实现预定的滑翔运动。  相似文献   
24.
Profiles observed by Sea-Wing underwater glide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owever, the quality control(QC) of these data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probe and conductivity cell response times generates erroneous salinities, especially across a strong thermocline. A sensor drift may occur owing to biofouling and biocide leakage into the conductivity cell when a glider has operated for several months. It is therefore critical to design a mature real-time QC procedure and develop a toolbox for the QC of Sea-Wing glider data. On the basi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observed by several Sea-Wing gliders each installed with a Sea-Bird Glider Payload CTD sensor, a real-time QC method including a thermal lag correction, Argo-equivalent real-time QC tests, and a simple post-processing procedure is proposed. The method can also be adopted for Petrel gliders.  相似文献   
25.
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和程辐射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M ONTRAN模型内嵌6种大气模式的主要特性差异进行分析,并以中纬度夏季大气模式为例,分析了主要参数(如水汽、臭氧以及气温等)对估算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和程辐射的影响。论文最后对利用探空数据构造完整大气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
27.
28.
龙口的海风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龙口气象站近5年自记风资料及实测探空资料,分析了龙口海风的生消规律、海风强度、空间结构及海风生成后对温、湿度的影响。同时为分析海风环流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地计算热内边界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抗冻蛋白的研究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冻蛋白能够与冰晶结合,降低冰点并抑制冰的重结晶,从而使生物体免于冰冻伤害。就不同类型的抗冻蛋白的结构、起源、功能和抗冻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对国内近年来抗冻蛋白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0.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