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81.
设备驱动程序是Linux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了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之间的交互,同时让软件开发人员在不用知道底层硬件特性的情况下方便地进行上层软件的开发。基于Arm+Linux系统,内核版本2.6,对字符驱动程序的开发做出详细的讲解,通过调试程序,使驱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82.
利用NCEP 1°×1°格距逐6 h再分析资料、FY-2F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国家气象站常规探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湖北省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对2019年5月25日湖北省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低槽不断分裂南下,盆地低槽稳定维持,中低层低涡扰动,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维持,是本次...  相似文献   
383.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顶、底界面在空间上限制了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分布,同时也是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的基础,对了解其成矿规律、指导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顶界面的方法主要有3种:①利用理论模型模拟的方法;②利用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③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的方法,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粗略,后两种方法比较精确,但在数据处理上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84.
抛载系统是水下机器人安全工作的核心关键部分。以“思源号”全海深ARV(自治缆控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ARV作业过程中压载水下释放问题研究。通过在ARV底盘下侧布置下潜抛载模块,上艇体两侧对称布置上浮抛载模块,设计了一套基于电磁驱动的超高压水下抛载系统。利用Maxwell 2D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非接触式电磁铁作了静磁场数值分析,得到电磁铁的磁力线与磁通密度分布图,验证了抛载电磁铁可以满足压载吸附和抛弃的功能。设计了一种非磁性钛合金隔离片,用于消除电磁铁断电后存在的吸附效应,解决了抛载失败的问题。开展了电磁吸力测试、可靠性试验、超高压试验以及深海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全海深ARV抛载系统能够在深海环境下实现水下释放压载,为全海深ARV实现上浮下潜和水下浮态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85.
朱义青  高安春 《气象科学》2021,41(2):191-199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2016年6月13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和大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影响背景下,大气层结上冷下暖,随着层结不稳定性逐渐增强和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在较强的深厚垂直风切变环境下触发强对流风暴进而组织成飑线.整个飑线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86.
李松如  石茹琳  孙豪 《气象科学》2021,41(3):417-42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卫星资料以及闪电定位资料对2019年7月27日呼和浩特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过程主要受贝加尔湖低压中心和蒙古高原高空槽东移影响;雷暴发生前,K指数和CAPE等不稳定参数均超过阈值,大气层结呈现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形势,并且垂直方向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结构与强烈的上升气流相配合,为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整个雷暴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但雷暴的不同发展阶段地闪分布不同,在雷暴发展及成熟阶段,负地闪数明显多于正地闪数,而在雷暴消散阶段,正地闪数大幅增加,甚至超过负地闪;闪电多分布于强回波区域,但闪电频数最高的地方不一定与强回波中心相对应;地闪的落区主要位于云顶温度低于240 K的区域,对应的云顶相态为冰相和混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