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3篇
  免费   2390篇
  国内免费   1961篇
测绘学   771篇
大气科学   1081篇
地球物理   3640篇
地质学   5430篇
海洋学   963篇
天文学   1664篇
综合类   807篇
自然地理   88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766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886篇
  2006年   781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439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雷志远 《贵州地质》2007,24(2):114-117
通过对大竹坝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认真总结煤层厚度变化的规律。对井田勘查工作进行了分区,在同一井田内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勘查类型,选择主要的勘查区块进行了勘探,并按照论证的结论合理布设勘查工程间距,实现了以较小的经济投入获取较佳地质成果的勘查目标。其评价过程和由此获得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在确定地质勘查类型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段雪梅  胡守云  杨涛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05-1112
对武汉汤逊湖湖泊沉积物T06-1样芯进行了磁性测量、重金属分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利用磁参数追踪、指示城市湖泊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低矫顽力的亚铁磁矿物主导了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磁参数χ,SIRM和ARM与重金属Cr,Zn,Cu和Pb呈现较为一致的垂向变化特征:55cm之下,磁参数值和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且稳定;在50~10 cm之间,两者基本呈现随深度的减小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在20~10 cm区间,出现小范围内波动;而10cm至表层,元素含量和磁参数值随深度减小而急剧增加.选取粘土(<4μm)对沉积物中Cr,Zn,Cu和Pb进行粒度校正的结果显示:校正后元素的变化趋向于平稳,但在表层的10cm处Cr,Pb,Zn和Cu的含量仍然较高,表明了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分析也表明了磁参数χ,SIRM和ARM与重金属Cr,Pb,Zn和Cu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0.62≤R≤0.86),表明磁参数可以用于追踪和指示汤逊湖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93.
李浩  颜辉 《地质学报》2007,81(12):1723-1726,I0012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在罗布泊罗中地区先后进行了20万t钾肥项目采输卤工程、盐田、试验加工厂及120万t钾肥项目盐田等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地层浅表裂缝(简称浅表裂隙),其平面上分布具区域性,走向上具一定方向性,垂直方向延深依地质条件不同而不同,且具有裂缝壁面平直,倾角陡等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本文就罗中地区地层浅表裂隙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性及浅表裂隙的形成机理进行描述和分析,并针对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危害性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隧道超前探测、泄洪洞病害部位探测、矿洞内矿体方位及含水等地下洞体内的探测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但由于洞内工作面狭小、不是地表的1/2空间、潮湿、金属等低阻体干扰等的特殊工作条件,较难进行有效探测,从而使洞内探测成为一大难题;根据瞬变电磁(TEM)方法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洞内探测的装置,开发了相应的包含数据组合滤波、弱信息增强处理、异常分离等数据预处理方法在内的处理程序,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河南地区存在三个明显的重力异常区,与其区内三个次一级的构造分区相一致,其重力异常曲线的挤压扭曲特征、剪切平移特征、张性舒展特征分别对应构造挤压变形机制、平移剪切机制及变形拉张机制。这些变形受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期三大构造运动控制,其中印支期剥蚀及沉降程度是构成现今煤层埋藏条件的重要因素,燕山期形成河南煤田的逆冲推覆型控煤构造,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最终确立了河南煤系的展布范围及赋存状态,这表明控煤模式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定年与早期人类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建立泥河湾组的磁性地层年代格架、厘定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和确定华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年代序列.研究表明:第一,泥河湾组河湖相沉积序列记录了高斯正极性时末期以来的地磁极性特征(松山和布容极性时),即沉积时代始于约2.6Ma.早期人类至少在1.66~0.78Ma期间的大约90万年的时间内长期持续地占据高纬度的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动物群(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时代为2.0~0.8 Ma.第二,华北地区早期人类已经能够适应东亚高纬度地区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和干旱化趋势增强的复杂环境变化,尤其能适应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前后中国北方多变而且不稳定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因此,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第三,早期人类走出非洲以后,可能沿不同的路径并以较快的速度扩散到东亚地区.向南越过印度尼西亚的赤道地区,向北至少扩散到40°N的泥河湾盆地.  相似文献   
997.
The stochastic finite element equations for random temperature are obtained using the first-order per-turbation techniqu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andom thermal properties and boundary condition, based on heat transfer variational principle. The local average method for 2-D is used to discretize random fields. Then, the random temperature fields of embankment in cold regions are investigated on condi-tion that th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boundary condition are taken as random fields,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program, which is written by the methods. The expected value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embankment in cold regions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998.
由多个震源机制解分析甘肃及边邻地区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震源断层面解的空间取向和断层滑动方向,由相应力轴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中的表达式,通过坐标旋转、代数平均可求得多个震源机制解的P、B、T轴参数的平均应力场。据甘肃及边邻地区的分区活动特征,将研究地区分为8个小区域,由各个区域内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得到了各个区应力张量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99.
灌注桩钢筋笼外部的磁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注桩中的钢筋笼在地磁场中受磁化作用而产生磁感应强度,使灌注桩附近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通过分析水平磁性圆柱体外部的磁异常特征,结合模型桩试验,研究了灌注桩钢筋笼外部的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钢筋笼外侧钻孔中的磁异常总体上呈现"两峰夹一谷"的特征,钢筋笼中部呈宽缓的马鞍形负异常,钢筋笼底端位置对应磁异常从极小值转变为极大值的拐点.研究成果从理论上为用磁测井法检测灌注桩中钢筋笼长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Analyses of rock-magnetic properties of Neogene sediments of the Taxihe section, northern Tianshan Mountains, show that the sec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lacustrine facies, fluvial facies and alluvial facie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lower, middle and upper of the Taxihe section respectively. The magnetic minerals of the lacustrine facies may be affected by the process of weath- ering, lithogenesis and biolithogenesis besides the source of the sediments. The natural remanence intensities are between 10-3 A/m and 10-2 A/m. The minerals are dominated by magnetite and the high coercive magnetic mineral may be goethite. The magnetic grains are the mixture of PSD SD or SD SP. The natural remanence intensities of the strata of fluvial facies are between 10-2 A/m and 10-1 A/m, about ten times that of the lacustrine facies. The magnetic minerals are mainly magnetite and hematite, and the magnetic grains are mainly PSD. The characteristic remanence (ChRM) carriers are magnetites. In the alluvial facies, the natural remanence intensities are mostly less than 1×10-2 A/m. The magnetic minerals of the series are dominated by magnetite and hematite, almost the same as the fluvial facies. Bu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most of the stepwise demagnetization can reveal two components and the ChRM carriers are hematites. The magnetic grains are PSD in terms of the hysteresis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