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865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1604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更高效、高精度地获取岩体结构面信息,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Kriging算子和最小二乘法组合的点云插值方法。首先对获取的隧道点云数据利用单一的最小二乘法进行插值,并以此为基础,结合Kriging算子的适应度函数建立组合插值模型。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已获取的某岩溶隧道的原始点云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组合模型进行插值处理,以此获取岩体结构面信息,并将组合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单一的插值方法进行对比,发现组合方法插值效果较好,误差也较小。基于Kriging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结合的插值方法,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岩溶隧道岩体几何信息—结构面产状的过程中能更加精确、全面,并可以用于岩体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2.
将地铁洞门看成空间圆球体与空间平面相交形成的圆。首先,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空间洞门所在的平面;然后,利用空间平面方程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最小二乘法空间圆球体拟合,即可得到空间圆方程并得到圆心坐标与半径;最后,结合上海市12号线洞门检测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3.
????????????﹫????????????ζ??????????????????????????????????????????????λ????????μ?????????衢????????????????????裬??????????????????????????????????????????????????????????????????????????????????????????????????????侫??????ó???????????????????????ε????????????????????????????????????????????淶????????????????????????????????????????  相似文献   
144.
145.
以德国VMT公司的TMB制导系统SLS-T为例,主要解析了盾构机轴线方位角测量原理,并完整地推导了盾构机姿态参数公式。由于国外导向系统的核心原理不公开,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隧道施工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理解激光导向系统原理以及开发国产的自动导向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建立波浪作用下锚碇沉管管段运动的时域数值计算模型,对锚碇沉管的运动响应及锚碇缆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集中质量法求解锚碇缆力,应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管段时域运动方程,计算了在不同沉深、不同周期、不同波高和不同波向条件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幅值和锚碇缆力。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锚碇沉管的锚碇缆对沉管管段的运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沉放深度较浅、波浪周期较大时,锚碇缆对沉管管段运动幅度的制约更为明显。通过五种布缆方式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布缆方式对沉管管段运动响应及锚碇缆受力的影响,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布缆方案。  相似文献   
147.
介绍了掌上电脑的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及其与全站仪的通讯接口;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PiPAQ2490系列掌上电脑的隧道断面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可实时检核各项误差,超限后自动处理。实践表明,该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8.
主要介绍了净空变形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9.
A commonly used measure to prevent soil wind erosion is to cover the surface with gravel. Gravel can inhibit soil erosion by covering the surface directly, changing the airflow field near the surface and sharing the shear stress of wind. Similar to other roughness element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ravel on soil is usually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ratio of the shear stress on the exposed soil surface to the total shear stress on the rough surface due to wind, i.e. through a shear-stress partitioning model. However, the existing shear-stress partitioning models, represented by Raupach's model (RM93), are only applicable when the lateral coverage of the roughness elements, λ < 0.10,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s to flat-shaped roughness elements is uncle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RM93 for dense and flat-shaped gravel roughness elements by using shear-stress data from wind-tunnel measurements pertaining to roughness element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0.013 ≤ λ ≤ 0.318) and flat shapes (height-to-width ratios in the range 0.20 ≤ H/W ≤ 0.63), and to modify RM93 to enhance its predictive 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M93 cannot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hear-stress partitioning for surfaces covered by densely distributed and flat-shaped gravel roughness elements. This phenomenon occurs because, when roughness elements are distributed densely or are flat-shap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shear stress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oughness elements (τc) to the total shear stress (τ) is large; in this case, τc plays a dominant role and serves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in the shear-stress partitioning model. Consequently, RM93 is modified by incorporating τc into the calculation of τ. Under conditions of λ < 0.32 and H/W > 0.2, the modified RM93 can yield satisfactory predictions regarding the shear-stress partitioning.  相似文献   
150.
为研究某海底隧道风塔及下部结构体系在塑性阶段的损伤破坏形态及特点,探讨在多重荷载作用下弹塑性静动力响应对结构的影响,建立了沉管隧道风塔及下部结构的大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能量原理的混凝土塑性及损伤本构模型,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及ABAQUS分别对结构进行不同地震条件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振型、层间位移角及较为完整的塑性损伤破坏系数曲线。结果表明:不同设防地震下,结构整体性良好,振型及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不同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混凝土塑性拉压损伤最大时刻均发生在20 s,主要破坏区域在风塔与人防井及下部立柱的接触位置,且拉伸破坏系数明显高于压缩破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近海沉管隧道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