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5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865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2756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06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适应实时GIS的变比例尺显示与网络GIS的快速矢量数据传输,提出了数字地图的在线综合概念,讨论了对线目标的在线简化算法。提出的两个在线简化算法都是对DP简化算法进行改造,使算法对时间的复杂度从θ(n)~θ(n2)的乘法运算改进为θ(1)~θ(n)的赋值运算,并讨论了减少算法所涉及的空间复杂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
傅镇国 《测绘工程》1997,6(1):46-51
介绍试用1:33000比例尺航测资料,在JX-3解析测图仪上高倍放大航测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方案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运用 解析法模型绝对定向的原理,在全野布点时采用两种方案对照比较,进行理论和试验精度的分析,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3.
次生孔隙是戴南组一段(E2d1)砂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其分布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本文在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次生孔隙成因机理,指出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是形成戴南组一段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有机质成熟生烃和粘土矿物的转变导致的泥岩压实异常特征,进行次生孔隙的横向分布预测,取得了凹陷不同构造带次生孔隙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4.
黄河三角洲的边滩、心滩上发育了大量冲蚀沟槽(冲槽).这些冲蚀沟槽深数厘米至1m~2m,宽数厘米至数米,长数十厘米至十几、二十余米,但以深数十厘米,宽数厘米至十余厘米,长数米者多见。形态多样,有直立板片状、直立楔状、“⊥”状、梯形状、“U”形状及树枝状等,其内有时被风成砂充填。经成岩作用后,它们便会转变成砂岩岩脉(岩墙、岩床)。因此,冲蚀沟槽的(砂)充填可能是一种砂岩岩脉(岩墙、岩床)的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95.
王非  周新华 《地球学报》1997,18(Z1):126-128
本文通过对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盆地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的研究及模拟运算,探讨了其岩浆成因及过程。结果显示南北岩区岩浆成因不同,南岩区岩源为MORB地幔和长期富集型幔熔融混合而成,北岩区为MORB和近期亏损型地幔熔融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96.
通过目前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对比研究,对严重影响石太高速公路修建和运营的柏井采空区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充填采空区上覆的裂隙冒落带,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灌注材料选用水泥和粘土,水固比为1:1.5,依据地面构造物不同,在桥涵地段采用1:0.8:0.7(水:水泥:粘土,下同)的配比,在边坡地段采用1:0.5:1的与比,在一般路段采用1:0.3:1的配比,灌注浆液的结石体在采空区及上覆的裂隙冒落带中充填率达  相似文献   
97.
渭北煤田面积约10万km2。分布于太原组顶部5#煤层中的粘土岩夹矸,上部层位分为两上分层,上分层夹矸厚度薄,下分层夹矸厚约02m,俗称“200矸”;下部层位夹矸厚度变化较大。该文详细论述了粘土岩夹矸的岩矿特征。根据“200矸”中含有副象β-石英、高透长石、锆石、磁铁矿等高温矿物组合,特有的粒序层理和岩性在全煤田十分稳定等特点,表明其原始物质来源于降落火山灰。根据TiO2/Al2O3比值的明显变化,探讨了陆源组分的加入对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化学成分的影响。以“200矸”为等时标志层,解决了5#煤层在区域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98.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7,3(1):31-37
论述了白云金矿床的地矿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物质组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阐明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金矿是与碱性成矿流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云南老王寨金矿煌斑岩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的部分结论及其解释,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与原文作者宋新宇等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00.
扬子地块西缘灯影组层控铅锌矿床成因的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扬子地块西缘灯影组层控铅锌矿床成因的地球化学论证邵世才(有色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李朝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层控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矿床成因扬子地块西缘1矿床地质特征扬子地块西缘灯影组铅锌矿床呈南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