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3275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石平 《铀矿地质》2005,21(1):38-44,51
本文阐述了盛源盆地南部铀成矿的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分析了区内放射性水异常的产出、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 ,认为坝口等地段水的循环深度大 ,深部氧化 还原过渡带发育 ,大面积、交互叠加的放射性水异常是寻找大型隐伏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2.
本文在介绍并分析美国和前苏联总结的砂岩型铀矿区域评价判据的基础上, 引入当今碎屑岩沉积学和盆地地球动力学方面的若干新进展, 提出以主砂体及其随后经历的构造改造样式相结合的盆地产铀远景评价判据和以分析区域构造活动史和原型盆地演化相结合的盆地产铀远景评价模式。最后以潮水盆地为例, 具体分析了盆地各个时代盖层容存后生铀矿化的可能性, 指出盆地中的主要找矿目标层位和远景成矿地段。  相似文献   
53.
蔡金芳  张富平  张洁  王荣 《铀矿地质》2005,21(3):177-182,168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适合野外条件下快速测定砂岩型铀矿勘查试样中铀的分析方法———密闭酸溶试样、钒酸铵容量法测定铀。采用密闭增压酸溶样, 可使粒度小于0 25 mm的试样分解完全;小体积容量法提高了测定灵敏度。配合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可适应不同含量范围铀的测定。方法经标准物质和吐哈工区试样验证, 准确度和精度较高, 且操作简单, 适应性广, 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4.
HD 4002型综合测井仪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于1998年开始研制的, 其目标是为铀矿地质系统提供适合砂岩型铀矿勘查的轻便型数字测井仪, 满足测井生产的需要。该仪器于2001 年3月通过部级鉴定, 2002至2003年投入海拉尔盆地铀矿勘查测井试生产。本文介绍了仪器的用途、功能及特点、性能指标, 简要说明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5.
滇西龙川江盆地铀矿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川江盆地是滇西主要的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一批砂岩型铀矿床。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系列编图,运用水成铀矿成矿理论,对龙川江盆地的基本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铀矿床主要分布于西部斜坡带,赋存于冲积扇沉积体系砂体中,且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6.
沿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有效结合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沿海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有效结合态与沉积环境、矿物组成和人为排放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沿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积累数量,呈现出潮汐河口沉积物>沿海沉积物>强潮汐河口沉积物的趋势,这反映了不同沉积类型对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差异;重金属的有效结合态,总体上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的顺序存在,但是不同的重金属或同种重金属在不同的采点,主要有效结合态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与重金属的地球化学性质、沉积环境和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组成有关,更受到重金属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权志高  李占双 《地质论评》2002,48(4):430-436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是中国近年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该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艾丁湖斜坡带西侧,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曲流河相的含煤碎屑岩系;矿体严格受发育于河道砂体中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形态呈卷状或板状;含矿岩石主要为灰—深灰色疏松和次疏松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全岩Pb同位素测定的主成矿年龄为24 Ma。研究认为:晚侏罗世后,持续干热气候条件下,层间氧化带的充分发育,高含氧水在富铀地层砂体中持续向前运移,在富还原剂地球化学障形成铀沉淀富集,是该铀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58.
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是隐伏金属矿床、贵金属矿床普查找矿的重要技术方法,本研究应用该方法对隐伏可地浸砂岩铀矿进行普查找矿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本区土壤离子电导率背景值为22.91μs/cm,异常平均值为513.96μs/cm,最高异常值达1349.30μs/cm。它可以圈定舌状蚀变砂岩体与未蚀变砂岩的接触边界,从而可以圈定隐伏砂岩铀矿的产出位置,是隐伏可地浸砂岩铀矿普查找矿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含水矿物在真空下的释Ar机制:Ar-Ar热年代学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芳  穆治国 《地学前缘》2002,9(2):505-510
地质体的实际情况、激光显微探针束研究、XRD和SEM观测以及真空加热下Ar的释放特征都表明体积扩散不是含水矿物在真空加热中释放Ar的唯一机制。在低温下 ,Ar的释放主要受由缺陷引起的短程扩散和体积扩散共同作用的多途径扩散机制制约 ;而在高温下 ,由于含水矿物在真空中不够稳定 ,Ar的释放受到脱羟基、脱氢、氧化反应、分层作用等造成的晶体结构改变的强烈影响。含水矿物在高温下的氧化分解会导致矿物中原始Ar浓度梯度的均一化 ,因而无法得到真实的Ar分布剖面 ,也无法据此计算矿物的封闭温度 ,并进而可能影响到ArAr年龄坪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0.
Trevor H. Green  John Adam 《Lithos》2002,61(3-4):271-282
The solubility of Ti- and P-rich accessory minerals has been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pressure and K2O/Na2O ratio in two series of highly evolved silicate systems. These systems correspond to (a) alkaline, varying from alkaline to peralkaline with increasing K2O/Na2O ratio; and (b) strongly metaluminous (essentially trondhjemitic at the lowest K2O/Na2O ratio) and remaining metaluminous with increasing K2O/Na2O ratio (to 3).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a fixed temperature of 1000 °C, with water contents varying from 5 wt.% at low pressure (0.5 GPa), increasing through 5–10 wt.% at 1.5–2.5 GPa to 10 wt.% at 3.5 GPa. Pressure was extended outside the normal crustal range, so that the results may also be applied to derivation of hydrous silicic melts from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For the alkaline composition series, the TiO2 content of the melt at Ti-rich mineral satura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but is unchanged with increasing K content (at fixed pressure). The P2O5 content of the alkaline melts at apatite satura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ed pressure at 3.5 GPa only, 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K content (and peralkalinity). For the metaluminous composition series (termed as “trondhjemite-based series” (T series)), the TiO2 content of the melt at Ti-rich mineral satura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and with increasing K content (at fixed pressure). The P2O5 content of the T series melts at apatite saturation is unchanged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K content. The contrasting results for P and Ti saturation levels, as a function of pressure in both compositions, point to contrasting behaviour of Ti and P in the structure of evolved silicate melts. Ti content at Ti-rich mineral saturation is lower in the alkaline compared with the T series at 0.5 GPa, but is similar at higher pressures, whereas P content at apatite saturation is lower in the T series at all pressures studied. The results have application to A-type granite suites that are alkaline to peralkaline, and to I-type metaluminous suites that frequently exhibit differing K2O/Na2O ratios from one suite to an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