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7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681篇
测绘学   1385篇
大气科学   446篇
地球物理   530篇
地质学   1852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71篇
自然地理   339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探测大城市活断层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地介绍了开展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世界各国开展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情况。城市及邻近地区地震活断层引起的直下型地震 ,将会给大城市造成巨大的地震灾害。准确地探测出大城市的活断层分布 ,采取有效措施 ,可大大降低地震时的损失。文中重点介绍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类型和主要特点 ,在区域探查与初步鉴定阶段、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阶段、孕震构造探测阶段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适用范围及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2.
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陈国阶 《地理科学》2002,22(4):390-396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以柴、粪为薪、天然放牧,陡坡垦殖,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选择应重新评价和定位。进行川西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营造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构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有序结构和机制。同时,较彻底地改造农林牧生态系统,开创与生态协调的农业结构,生产模式,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农牧区社区建设,根除刀耕火种,陡坡垦殖,游牧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3.
城市用地与人口的异速增长和相关经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梁进社  王旻 《地理科学》2002,22(6):649-654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涉及的因素多,使获取动态研究研究所需的资料十分困难,所以,用少数几个主要因素定量地表达其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前人的成果,即以人口表示的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建成区面积表示的位序-规模法则出发,绽绎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呈异速增长。这意味着,如果把整个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作为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这两个重要变量,就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两个器官,他们的增长率是成比例的。还通过这个关系建立了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市场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学模式。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证明了这两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94.
昆明城市气候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以昆明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西南-东北剖线的实测资料比较研究,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方面分析了昆明城市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在昆明存在热岛效应,以夜间最为明显,其最强度效应可达5.0℃,出现时刻(3时)与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傍晚)有所不同;昆明城市昼间呈现明显的干岛效应。所得结论可为探讨昆明城市气候特片和形成机制,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及建筑规划、设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96.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凤旋 《地理学报》2002,57(6):723-730
论述中国自周期以来的城市概念和理论,指出中国城市性质和城市结构的自有特点及其与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城市概念和理论不同,将中国漫长的演变历史分为封建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3个时期。3个时期所形成的城市概念和理论,都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城市及城市化向前发展的重要的理解和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97.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研究》2002,21(6):742-752
空间相互作用是先于城市体系而存在的重要概念 ,引力模型是描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函数之一 ,但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明确而且实际应用有局限。本文首先从城市地理系统的广义分形假设出发 ,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 ,使其从一个经验模型上升为理论模型 ;进而引入时变函数和时滞参数将引力模型推广为更为一般和更加实用的形式 ,为发展城市引力过程的空间互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借助 194 9~ 1998年 5 0年的人口演化数据 ,以北京 -天津的空间相互作用为实例 ,对基于城市引力关系的空间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 ,从而提供了城市网络空间相互作用广义引力分析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8.
基于神经网络的单元自动机CA及真实和忧化的城市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单元自动机(CA)。CA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城市及其它地理现象的模拟中。CA模拟所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模拟真实的城市涉及到使用许多空间变量和参数。当模型较复杂时,很难确定模型的参数值。本模型的结构较简单,模型的参数能通过对神经网络的训练来自动获取。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获得更高的模拟精度,并能大大缩短寻找参数所需要的时间。通过筛选训练数据,本模型还可以进行优化的城市模拟,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
This paper explores links between transport and housing security issues for the urban poor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Klang Valley in Malaysia.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se issues is identified as a gap in the literature, including policy debates, on both housing and transport. A number of linkages are shown to be important and likely to be relevant in many cities of the South, especially those with rapid motorisation and large numbers of "squatters". A simpl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se linkages is presented. Key examples include displacement to make way for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on transport problems for the poor of policies affecting the location of urban poor housing, including relocation sites and transit accommodati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Klang Valley is used to illustrate and test the relevance of a focus on this issue and the utility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case study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00.
Life After Death     
Predictions of the death of impoverished and actively marginalized racial and ethnic communities are premature. Many core African American societies have been devastated by the state, capital, and cultural policies of the last two decades. Simultaneously, geography and the other social sciences have been mobilized in order to prevent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mmunities and of the need for social equity.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everal approaches is required to open geography and the other disciplines up for community‐building, rather than community destruction. The incorporation of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areas holds out the promise of revitalizing both: human rights; the ethnic movements underlying restructur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gions; the reproduction of social power; building ethnic alliance;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