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44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887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由牡丹江断裂、敦-密断裂、依-舒断裂和大和镇断裂所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合煤、含油气盆地。该盆地群的中新生代成盆过程以脆性伸展为主,发育断陷或裂陷层序,而坳陷层序(热沉降层序)不发育。古构造发育史、盆地沉降史和伸展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群普遍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断陷期)-盆地衰减、抬升剥蚀-后期快速沉降-稳定衰减(或抬升剥蚀)。区内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分为涉及全区的中生代陆缘断陷期(J3-K1)、第一构造反转期(K2-E1)、新生代陆内裂陷期(E2-E3)和第二构造反转期(N)4个阶段,反映了两大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构造演化特征一方面为油气的多期成藏提供了盆地动力学条件,另一方面改造或破坏动、静态地质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其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22.
In central Tunisia, a synsedimentary tectonic episode has been pointed out through the tectonic movements affecting the Late Palaeocene–Early Eocene successions. This tectonic episode has controlled, to a large extent, the palaeogeographic setting of the area during that period and confirmed the important effect induced by the Pyrenean shortening phase on the edge of the African plate, which obviously has witnessed a common history with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European plate. To cite this article: A. El Ghali et al., C. R. Geoscience 335 (2003).  相似文献   
23.
The Gondwana successions (1–4 km thick) of peninsular India accumulated in a number of discrete basins during Permo-Triassic period. The basins are typically bounded by faults that developed along Precambrian lineaments during deposition, as well as affected by intrabasinal faults indicating fault-controlled synsedimentary subsidence. The patterns of the intrabasinal faul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respective basin-bounding faults represent both extensional and strike-slip regimes. Fiel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referential subsidence in locales of differently oriented discontinuities in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led to development of Gondwana basins with varying, but mutually compatible, kinematics during a bulk motion, grossly along the present-day E–W direction. The kinematic disparity of the individual basins resulted due to different relative orientations of the basement discontinuities and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help of a simple sandbox model. The regional E–W motion was accommodated by strike-slip motion on the transcontinental fault in the north.  相似文献   
24.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伊犁地区,影响工程的主要问题为坝基岩体软弱结构面和断层的抗滑稳定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和软弱夹层特性,采取现场断层软弱结构面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获得软弱夹层的抗剪参数。实践证明,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试验成果可靠,尤其对一些不具备进行现场大型岩体软弱夹层抗剪试验的工程,采用室内中型直剪仪进 行剪切试验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5.
湖南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强场元素(Nb-Ta-Ti)为特征,同位素以高^87Sr/^86Sr、低^143Nd/^144Nd为特征。源区可能为早期俯冲交代的古老岩石圈富集地幔。煌斑岩的侵入是软流圈上涌的结果,表明湖南地区于晚三叠世已从岩石圈的挤压阶段开始向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转换。  相似文献   
26.
复杂体型高层结构的推覆分析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进行了推覆分析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的推覆分析计算机程序。为了满足复杂体型高层结构的需要,提出了多种类型的单元,包括梁柱单元、单片墙单元、三垂直杆墙元和简体墙单元,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这些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并且能够搜索到结构反应的全过程,甚至结构的软化阶段。最后对一栋具有复杂体型的高层结构实际工程进行了推覆分析研究,为结构设计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热敏半导体器件中电位与温度满足的方程组,是一个椭圆-抛物耦合组,并带有混合边界条件。利用不动点定理可证明该问题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28.
西藏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在区域上以单一的叶理和单一的拉伸线理占主要地位,其变形带的组构主要反映了透入性的伸展变形;根据显微构造分析表明早期由北往南推覆,晚期由南向北伸展,且晚期表现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9.
位于闾山背斜隆起核部西侧的阜新断陷盆地从早白垩世义县组晚期开始,在东西两侧盆缘的F″1、F2断层所、围限的地堑内接受了义县组上部中性火山岩的堆积。火山喷发停止后,九佛堂组的大陆碎屑岩建造仍在F″1和F2断层之间的地堑内充填。九佛堂裂陷期之后该区地壳掀斜隆升,盆地南侧的义县地区开始反转抬升而不再接受沉积,西缘的F2断层也停止活动。到沙海组充填时盆地已演化为受F″1断层控制的、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盆地;沙海期裂陷终止后F″1断层停止活动,阜新组裂陷是在向东移的F′1盆缘断层控制下半地堑内发育的。阜新期裂陷结束后盆地又发生了一次跳跃式的反转,许多正断层发育成上逆下正的复合断层,并出现正花状构造。中白垩世孙家湾组的沉陷进一步向东侧移,形成了以F1断层为盆缘断层的半地堑;孙家湾期后发生本区最强烈的整体反转、隆升和褶断,结束了盆地的演化历史。阜新盆地间歇侧移式的裂陷与递进跳跃式的反转为盆地反转建立一个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30.
在中国阿尔泰山南缘造山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中发现,在这里存在一套有成生联系的花岗深成岩和火山岩系,它们不是板块汇聚阶段的产物,而是地壳拉张作用阶段的产物,它们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我们把这种大陆边缘称之为岩浆型波动陆缘,以便与无岩浆活动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