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8篇
  免费   1656篇
  国内免费   3283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1207篇
地球物理   1419篇
地质学   3940篇
海洋学   595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605篇
自然地理   76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674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l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52.
5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属陆源碎屑沉积,长石含量平均45.3%,石英25.9%,可分为六个沉积区,其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沉积速率和风化程度等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作为主导因子,分析其与东亚温带气旋的关系。得出:高海温多气旋,低海温少气旋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并进一步对不符合这种主要关系的年份从环流型。下垫面海温等作了分类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55.
本文查阅了从1973-1985,13年的历史资料,对石臼港沿岸波浪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分析和计算,提出了各类较强天气系统影响石(即指石臼港)的极端区域,同时获得了石港沿岸各类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波浪分布特点以及波高计算式,为保障石港的生产及港口建设为石港的波了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数据和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56.
分析表观耗氧量、滴定碱度及总二氧化碳量等资料来研判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结果显示,红海深层水的方解石及霰石饱和度均比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深层水的饱和度高。红海全水柱之方解石和霰石都处於过饱和状态,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中各深度之方解石亦呈过饱和状态,但霰石的饱和探度则大约在500m左右。分析深层水之生物体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分解比值,可以发现此地区深层水中,大约有25%的总二氧化碳增加量是由无机碳酸钙溶解而来。  相似文献   
57.
渤海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数量之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渤海的22个站位,分3个航次采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中两个主要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数量变动和两者数量之比评价沉积物有机污染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航次的不同重复,数量变动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同一个站位24h,6次重复取样,两者数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在应用该比值进行沉积物有机污染评价时,在同一站位该比值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58.
1998年春深圳湾环节环沟藻赤潮及其发生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4月23日至29日深圳湾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环节环沟藻赤潮,面积逾200km2,细胞密度高达3.8×106 个/L。赤潮发生于大量降雨之后 ,高峰期水体盐度在20以下。在深圳河河口海域 ,虽然富营养化程度也较高 ,但由于悬浮物含量过高 ,浮游植物及环节环沟藻数量较少。赤潮期间 ,深圳湾没有发生死鱼现象 ,养殖牡蛎的大量死亡估计与赤潮无关  相似文献   
59.
The synoptic analysis of sea fog in western Antarctic sea region is mad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Chinese Antarctic station, Great Wall Station, from December 1994 to November 1995, and the facsimile weather charts issued by Chile. It is found that more than 90% fog in this region is the advection cooling fog. Also, the synoptic mechanism of the fog creation and distinction i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pressure field,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upperlevel stratification. Finally,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forecasting fog is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60.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its adjacent area was measured by the13C tracer method during winter, summer and fall in 1993 and 1994. The depth-integrated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Kuroshio Current ranged from 220 to 350 mgC m−2d−1, and showed little seasonal variability.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above 570 mgC m−2d−1) was measur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productivity at the station nearest to the Changjiang estuary exhibited a distinctive seasonal change from 68 to 1,500 mgC m−2d−1. Depth-integrated primary productivity was 2.7 times higher in the shelf area than the rates at the Kuroshio Current. High chlorophyll-a specific productivity (mgC mgChl.-a−2d−1) throughout the euphotic zone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shelf area rather than off-shelf area, probably due to higher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higher activity of phytoplankton at the subsurface layer in the shelf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