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20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2520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3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小赤 《地球学报》2002,23(1):37-41
空树河组是滇西腾冲地块北部的石碳-二叠纪冈瓦纳相沉积。菱铁矿结核见于该组顶部的黑色泥岩中。将一个结核通过中心切开,在切面上由中心向边缘用牙钻等间隔提取10个样品。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13C自中心向边缘逐渐由-8.09%减为-16.12%,最外一个样例外(-15.39‰),而δ^18O自中心向边缘逐渐由-10.64‰增加为0‰左右。δ^13C的变化情况表明,菱铁矿结核可能形成于硫酸盐还原带。在解释δ^18o的变化情况时,推测在结核开始生长时可能有δ^18O亏损的大气降水掺入,随着埋藏深度的逐渐加大,孔隙水的O同位素逐渐趋近正常海水的值(0‰)。  相似文献   
72.
Sm-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eight lamprophyre samples, which come from the Gezhen gold-bearing shear zone on western Hainan Island, are measured. The Sm-Nd isochron age is 495.98±13.14 Ma, (143Nd/144Nd) 0=0.512094, εNd(t) ranges from +1.80 to +2.00 and TDM from 982 Ma to 1196 Ma (average: 1060 Ma).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whole-rock Sm-Nd isochron age (495.98 ± 13.14 Ma) really represents the petrogenetic age of lamprophyre and the time of magmatism during subsequent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7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 ,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 ,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 ,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 ,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 ,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4.
Abstract: K–Ar ages of the following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Luzon arc are determined: Lobo-Boneng (10.50.4 Ma), Santo Niño (9.50.3 Ma), Black Mountain (2.10.1 Ma), Dizon (2.50.2 Ma) and Taysan (7.30.2 Ma). Microphenocrys-tic apatite in the late Cenozoic intermediate to silicic intrusions associated with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Luzon arc contains sulfur as SO3 detectable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Sulfur is supposed to have been accommodated dominantly as oxidized species in oxidizing hydrous magmas that generated porphyry Cu deposits. Likewise, such high SO3 contents in microphenocrystic apatite ar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mediate to silicic magmatism of the western Luzon arc, from tonalitic rocks of the Luzon Central Cordillera of about 15 Ma to an active magmatism at Mount Pinatubo. Thus, the western Luzon arc has been generating porphyry Cu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oxidizing hydrous intermediate to silicic magmatism related to eastward subduction, since Miocene to the present day. Intermediate to silicic rocks since 15 Ma to present-day western Luzon arc generally show high whole-rock Sr/Y ratio ranging from 20 to 184. However, porphyry Cu deposit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the rocks that show higher Sr/Y ratios compared to the other barren rocks in the western Luzon ar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mediate to silicic magma associated with porphyry Cu deposit are not attribut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urce material of the magma, but to the properties defined by the high activity of oxidized species of sulfur in the fluid phase that i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generation of intermediate to silicic magmas.  相似文献   
75.
Introduction The stress status of the earths crus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lobal structure, the direction of plate movement, the drive mechanism of plate, earthquake cause, etc. Therefore the researches of the stress status of the earths crust and the process of dynamic evolution are paid a great attention to by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Zoback, Zoback, 1980; Zoback, et al, 1989; Zoback, 1989; Spence, 1997; Fuchs, 1997; Plenefish, Bonjer, 1997; Muller, et al, 1997; XU, et al, 1989; WAN…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一种估计一个地区平均构造剪应力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选取哈佛大学公布的1977~1999年共15 993次地震的矩张量数据,估计了美国西部19个地区、中国和邻区43个地区(每个地区为1010范围)的平均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美国西部南加州西部海域和南加州应力最高,达13.7和12.0 MPa,然后向北、向南和向东逐渐递减,但最小也达8.7 MPa,是最高值的63%.中国新疆西北部地区和西藏察隅地区应力水平最高,达17.2和12.9 MPa,比美国高.中国的华北、云南、四川、台湾和美国南加州的应力水平差不多.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应力水平为13 MPa左右,比南加州略高.两个重要地区的平均剪应力值分布图,提供了地学的基本数据.这些结果可为研究地震活动的大背景提供依据,对研究强地面运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等)的衰减关系也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77.
根据位于巩乃斯河谷的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近30年来的年最大雪深、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观测记录,用平均差值法、最小二乘法、自回归滑动平均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冷季降水、冷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呈增加趋势,近30年来年平均增加1.43%,与青藏高原、南极大陆及格陵兰冰盖表面积雪积累增加相一致。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其中冷季降水平年平均增加0.12%,而冷季气温升高了0.8℃,积雪与冷季气温之间存在着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冷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积雪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冷季降水的增加对积雪增加的贡献大于由于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减少的贡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综述了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概括了城市空间结构各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展望了城市空间结构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工业化以前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表面形态的揭示,把城市空间结构同发展过程分离开来论述其特性。工业化以后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研究中十分重视引入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派别,并总结出诸多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9.
王云才  郭焕成 《山地学报》2003,21(3):265-271
北京市西部山区是因矿区开发使山地景观生态环境破坏的重点地区,在北京市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不合理的煤炭资源开采导致了矿点密度大,采空塌陷区分布广,水资源急剧减少,水质污染严重,植被大规模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等灾害加重以及煤尘污染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呈现出山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的景观生态特征。本文以史家营为例,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规划了景观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区、种植养殖和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果粮养殖生态农业区、林草放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的五个景观规划区域,探讨了生态型矿业、中低山特色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初步提出了景观生态整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0.
南天山西段古生代火山岩Ar-Ar年龄新资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新近采自中国南天山西段志留-泥盆系乌帕塔尔坎群中的安山岩样品和石炭-二叠纪康克林组上部英安岩角砾样品的全岩Ar-Ar定年测试,乌帕塔尔坎群安山岩的坪年龄为427.70±0.60 Ma,等时年龄为426.96±4.57 Ma; 康克林组上部的英安岩角砾的坪年龄为288.16±0.40 Ma,等时年龄为289.18±2.02 Ma.测试结果为研究中国南天山(西段)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体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