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0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59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一次冬季平流辐射雾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3年12月23-24日发生在黄海、渤海沿海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这次大雾期间,从近海到内陆,大雾影响面积约10万km2,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m,给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利用各种资料对这次大雾的生消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发生在海陆交界处的冬季平流辐射雾.然后利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了本次大雾过程,计算得出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和云水混合比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在雾区形状、雾生消时间以及雾的厚度上,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32.
东南沿海几种经济鱼类肌肉组织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5个品系以及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等鱼类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野生大黄鱼与野生养殖品系肌肌肉纤维在组织学上没有明显差异,而雌核发育品系及其杂交后代则相对野生品系表现出显著差异,它们的肌肉纤维更细密;不同种鱼之间肌肌肉纤维在组织学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是与各个种类的遗传特征和生存模式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33.
调查了不同甘蔗品种、施肥水平、蔗田地势及气候条件下,甘蔗黄点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甘蔗品种间对黄点病的抗(感)病性存在显著差异,Roc部分品种较感病,其中Rco10最感病;79/177、71/210、93/293及果蔗等品种(系)较抗病.氮肥可加重黄点病发生,钾肥可减轻黄点病发生。蔗田地势低洼、易积水,病害发生严重.温度适宜、天气长期阴雨、田间湿度大,有利于黄点病发生;在此条件下,若遇台风袭击,黄点病可能大流行.  相似文献   
934.
史达伟  张静  曹庆  李超  朱云凤 《气象科学》2022,42(1):136-142
基于连云港西连岛站点2014—2018年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经过对海雾事件及气象要素特征的统计分析探寻海州湾海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基于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的C4.5算法对海雾天气建立气象要素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C4.5算法的决策树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直观准确的对海州湾海雾进行预测,并且该决策树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利用2014—201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学习,模型的学习准确率为92.85%,利用2018年的样本数据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测试,测试准确率为93.51%。决策树算法在海雾预测中具有方便简洁、科学实用,准确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35.
黄彬  高荣珍  时晓曚 《气象科技》2022,50(6):783-792
基于2020年上半〖JP3〗年我国东部近海站点观测资料和葵花 8卫星反演海雾产品对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 TYM〖JP〗模式进行了海雾预报性能评估。点、面检验结果表明:模式48 h和72 h TS分别为0.40和0.36,黄海海雾预报性能最优,34°~37°N海域内大部分站点TS高于0.50。黄海海雾落区预报检验显示均压场形势下预报最准确,平均临界成功指数为0.35;气旋后部海雾多空报。2 m相对湿度预报偏差具有局地性特征,相对湿度低估的站海雾预报击中率、TS相对低,反之亦然。另外,模式对成雾相关气象要素预报误差相对小且对成雾有利时海雾预报基本正确;模式预报风向较实际风向偏东南,易出现冷偏差和湿偏差,虚假的有利温湿条件导致海雾空报。  相似文献   
93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射阳站探空资料、旋翼无人机探测资料等,分析2019年10月19日夜间到20日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一次强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根据无人机垂直观测资料及湍流参数Ri结果发现: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近地面始终存在强贴地逆温,最大逆温强度达4.6℃/(100 m)。在大雾形成到发展阶段,逆温逐渐增强,弱湍流区的发展高度也逐渐抬升,最大发展高度达280 m,雾层厚度逐渐增大。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高度达到最大250 m,而此时受太阳辐射影响,逆温层上层湍流开始逐渐增强,弱湍流区发展高度降至150 m。大雾消散阶段,逆温减弱,雾层厚度迅速降低,湍流增强,逆温层逐渐趋于消散。在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之上均存在较大的东南风,海上暖湿气流的输送不仅使逆温得以加强和维持,而且在冷的下垫面上促进了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强浓雾。无人机垂直观测完整的获取了此次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Ri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大雾发生期间稳定层高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37.
朱丽  张庆池  王琴  刘俊 《气象科技》2022,50(2):243-253
2020年1月12—15日江苏泰州发生了一次较强的雾〖CD*2〗霾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及空气质量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演变特征、成因、气团后向轨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日变化特征,霾期间对应的PM2.5和PM10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相较于雾略高,这与大雾造成的湿沉降有关。此次东路冷空气对泰州影响较弱,前期易造成污染物在本地聚集。夜间至清晨相对湿度90%以上,风小,弱的垂直交换为雾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动力条件。白天相对湿度减小至80%,风速增至2 m〖DK〗·s-1,此时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雾转换为霾。13日900 hPa以上暖平流增强,边界层内逆温和90%以上相对湿度的存在,使得雾和霾均加强至最强。此外,分析气团的后向轨迹特征发现,霾天气期间500 m以下气团稳定少动。14日500 m以上清洁气团向低空补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霾减轻。15日傍晚,风力增强并伴有降水出现,雾〖CD*2〗霾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938.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风廓线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葵花8号高分辨率卫星资料以及FM-120型雾滴谱资料,分析了2019年4月7日闽南沿海一次强浓雾过程的环流形势以及微物理特征.环流形势分析表明,此次海雾过程500 hPa为槽底偏西西北气流,700 hPa至地面为一致的偏南气流,探空形势稳定.海雾发生前,整层风速明显减...  相似文献   
939.
940.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出现的一次辐射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结果在辐射雾出现的时间以及辐射雾的高度方面都与实况十分相近。我们对辐射雾的形成机制也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地面的长波辐射冷却促使辐射雾形成.而短波辐射的加热是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另外.增加模式的垂直分辨率以及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下垫面类型都可以使模式模拟的辐射雾的结果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