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RODUCTIONTriploidanimalsareusefulbecausetheyaresterile ,characterizedbypositivegrowthinthere productiveseason ,usefulfortesting ,forintroductionofnon nativespecies ,andforprotectionofde velopedstrains.Theinductionoftriploidyhadbeenreportedinmanyaquaculturespecies .Triploidshavebeensuccessfullyinducedinshrimpusingtemperatureshockorchemicalshock (CB ,6 DMAP)in 4species :Sicyoniaingentis (Xiangetal.,1 991 ) ,Fenneropenaeuschinensis (Xiangetal.,1 992 ;Daietal.,1 993;Baoetal.,1 993;Li…  相似文献   
2.
几种养殖鲍同工酶生化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柯才焕  陈晓佳  周时强  王志勇  王艺磊 《台湾海峡》2003,22(2):173-179,T002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我国主要养殖鲍(皱纹盘鲍、盘鲍及九孔鲍)12种同工酶(LDH、ME、MDH、GPI、PGM、IDH、IDDH、SOD、EST、ODH、ADH、AAT)26个基因座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ST、PGM可以作为区分三种(亚种)鲍的生化遗传标记;在所分析的位点中,未发现多态现象,表明三种养殖鲍杂合子缺失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哑基因、近交与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管华诗 《海洋与湖沼》2005,36(3):226-226
海藻遗传学是研究海藻遗传和变异的遗传学分支,是海藻种质改良的理论基础。第一部藻类遗传学专著《The Genetics of Algae》是1976年出版的,主编是美国藻类学家R.A.Lewin先生,此后没有这方面的专著出版。这本由中国海洋大学张学成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秦松研究员、上海水产大学马家海教授、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璞研究员等编著的《海藻遗传学》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部专著,  相似文献   
4.
吴融 《海洋科学》1994,18(2):24-25
本文简介近10年来对卤虫遗传学和进化研究的进展,包括染色体数目,染色中心,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卤虫的遗传差异,性别的决定,种系发生和孤雌生殖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李莉  郭希明 《海洋与湖沼》2003,34(5):541-551
利用RAPD和AFLP标记 ,以一回交家系 [(Miyagi×Hiroshima)×Miyagi]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太平洋牡蛎的遗传连锁图谱。用经过筛选的 3 3个RAPD引物和 1 1个AFLP引物组合 ,对父母本和 80个子代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共得到母本分离标记 1 93个 ,其中 1 44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 1 5 6个 ,其中 1 1 1个符合 1∶1孟德尔分离规律。雌性框架图包括 99个遗传标记 ,定位在 1 2个连锁群中 ,覆盖 985 2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1 3cM。另外有 3个三联体 ,7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 1 1 6 5 7cM。雄性框架图包括 72个遗传标记 ,分布在 8个连锁群 ,覆盖 81 1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2 7cM。另外有 4个三联体 ,3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93 1 8cM。  相似文献   
6.
秦松 《海洋与湖沼》1993,24(6):656-663
根据1992年8月30日-9月4日在日本名古层如开的第九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上交流的以藻类为材料的研究论文,综述了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这些成果体现了光合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蕴含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表明类分子遗传学不仅是藻类学研究领域的带头学科,而且已经活跃在光合作用等重大生物学问题研究的前沿;反映了藻类分子遗传学向解决生物学重大问题和推动藻类资料开发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6):7-7
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那些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人的大脑与正常人的大脑有很大不同。即使“自杀者”大脑和“非自杀者”大脑在基因序列上差别不大,它们在“表观遗传标记”方面却存在明显不同。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功能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并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遗传自父母的DNA,其序列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改变,身体各部位的DNA序列相同。  相似文献   
8.
牡蛎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世界重要海水贝类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各种生物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牡蛎的遗传育种工作也备受重视,尤其自Stanley首次人工诱导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三倍体成功以来,大大加快了对牡蛎的遗传学背景和育种进程的研究步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标记在水生动物遗传学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决定着生物的存在和发展,因而成为人类一直极力要揭开其奥秘并进行能动性改造的方面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水生生物遗传学的相互渗透,近十几年来,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和基因转移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一些新基因目前已稳定地转人多种水生生物中。目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转移已成为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与主要的农作物相比,水生生物大多数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个体基因组高度杂合、进行传统的遗传育种非常耗资、费时和费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特别是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NA分子标记大多是以DNA片段的电泳谱带形式表现的。依据其遗传特性,可分为显性和共显性标记两种。依据其在基因组中的出现频率,又可分为低拷贝序列标记和重复序列标记。依其多态性检出所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分为以Southern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海藻基因工程进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鹏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8,22(2):27-30
基因工程最先在淡水藻类中开展,直到80年代初,在海洋蓝藻中成功得到了遗传转化的结果,才拉开了海藻基因工程研究的序幕。由于海洋蓝藻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海洋真核藻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反映在基因工程载体构建、基因转移系统等各个方面,二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逐渐形成两个并行发展的领域:海洋蓝藻基因工程与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如今,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向海洋要食品、要药物、要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海藻,尤其是经济种类基因工程研究与开发的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90年代,海藻基因工程在海洋蓝藻和海洋真核藻类两个领域均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