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风雨桥之所以以"风雨桥"三字行名于世,盖因诗人郭沫若的这首诗和"风雨桥"三字题款。郭老没有到过三江侗族自治县,他在北京看到三江程阳永济桥的照片后大为赞叹,欣然赋诗。这是1965年10月20日,郭老时年古稀有三。从此,新名"风雨桥"盖过了本名"福桥、花桥、回龙桥"。  相似文献   
132.
游走在侗乡村寨,看脚下的石板路,看左右两侧的干栏,仿佛在公园的花径漫步。从远处看起来是一片灰暗的木楼,其实建造得非常精致乖巧,绝无横枝旁逸。石板路多以青石或卵石铺砌,路面精心编排着各种图案,有太极图,有斗牛画,像风雨桥里的雕栏画栋,都极有侗族特色,舒目养眼,故有游客称为花街。侗族村寨选址非常讲究风水地理,寨子必定选择  相似文献   
133.
东北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野外观察,结合岩芯、测井及地震剖面资料,研究东北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的沉积相;并在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特征和时空展布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相类型丰富,以滨浅湖、三角洲平原等浅水沉积为主,夹数层沼泽相煤和海相夹层;在古隆起的边缘有扇三角洲、辫状河相存在,向盆内过渡为滨浅湖和半深湖。城子河组沉积时期,汤原断陷周边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鸡西盆地和勃利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虎林盆地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穆棱组沉积时期,汤原断陷周边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地层不太发育,鸡西盆地和勃利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虎林盆地南部凹陷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时期,张广才岭和桦南隆起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  相似文献   
134.
进入侗乡大地,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既像宝塔又像楼阁的高高的鼓楼了。鼓楼像一根骄傲挺立的大拇指,端庄大方地矗立在寨子中央,俯瞰周围簇拥着的高高低低的吊脚楼。每一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鼓楼是全寨子最高的建筑物。在侗族人的传统观念中,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再有钱再有势,起的木楼高度也不能超过鼓楼。鼓楼是公共建筑,是整个寨子的"议会大厦",代表权力和权威。  相似文献   
135.
本报讯近日,驻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建三江分局局长周卫江率队深入农场现场办公督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在现场周卫江认真了解了各农场用地需求和报件进度情况,详细询问了农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农垦总局“抓城、强工”政策的指导下,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开发建设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时期,每年的建设用地近400至500万平方米,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由此供需矛盾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36.
三江源 三江源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大致范围是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总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7.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上义敦岛弧带与扬子板块间的重要界线。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主要为晶屑熔结凝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少量的硅质岩、玄武岩,各端元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对基性火山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SiO_2含量为47.16%~54.30%,TiO_2含量为2.76%~5.66%,MgO含量为5.29%~6.65%,K2O含量介于0.82%~3.66%之间,Na_2O含量在2.52%~3.66%之间变化,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REE=195.21×10–6~341.81×10–6,(La/Yb)N=11.75~13.62,无明显铕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OIB。基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判别表明其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起源于地幔源区而没有遭受明显的陆壳物质混染。晶屑熔结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45.1±1.5) Ma,这表明该洋岛型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发现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内容,为区域上甘孜—理塘洋盆中三叠世时期构造演化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相似文献   
138.
三江造山带作为调节印度一欧亚板块间的碰撞及后碰撞过程的重要构造带,具有长期多阶段复杂演化过程。在剑川—兰坪新生代盆地发育的澜沧江断裂带、中轴断裂带和乔后断裂带是三江造山带不同时期演化的具体体现。它们在产状、组成和特点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构造分析表明,澜沧江断裂带与印度—欧亚岩石圈板块间的早期碰撞过程密切相关,它制约着剑川—兰坪盆地的发育;乔后断裂带和中轴断裂带对于剑川—兰坪盆地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是后碰撞调解过程的结果。三江造山带对于印度—欧亚板块间碰撞的调解过程,包括了水平侧向逃逸与垂向物质蠕散。在剑川—兰坪地区,前者表现为乔后断裂早期阶段右行走滑作用产生了大约90km的走向错移,而后者形成了广布于中轴断裂内遍布的小型逆冲构造和乔后断裂西部的大量逆冲和推覆体构造。  相似文献   
139.
张荣伟  薛传东  薛力鹏  刘星 《岩石学报》2019,35(5):1407-1422
甭哥金矿床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北段的义敦弧南缘,属于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目前,对其成矿机理认识仍较为薄弱,制约了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查进展。本文选取甭哥金矿床强矿化的正长斑岩和弱矿化的黑云辉石正长岩中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剖析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记录的成岩成矿信息。结果表明,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配分模式显示富碱岩浆主要来自于壳幔混合的源区,黑云辉石正长岩中磷灰石的(La/Sm)N、(La/Yb)N、(Sm/Yb)N值和Sr含量呈正相关,说明长石结晶对岩浆结晶分异有重要的影响;正长斑岩中磷灰石具有高Sr/Y、Ce/Pb值,而Th/U、(Sm/Yb)N值较低,指示强烈的流体活动参与了岩浆结晶过程;磷灰石挥发分(F、Cl)含量及比值特征指示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源区,成矿与富碱、高氯的成矿流体有关。磷灰石Mn氧逸度计估算结果显示,甭哥富碱侵入岩具有高氧逸度特性,但两种不同岩性岩石的氧逸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正长斑岩的logf_(O_2)值为-12~-10. 3,黑云辉石正长岩的logf_(O_2)值为-15. 5~-11. 1,磷灰石中SO_3含量及Ga含量也暗示正长斑岩的氧逸度高于黑云辉石正长岩的特征;结合磷灰石低Mn、Ga含量和高的Cl、SO_3含量,反映甭哥金矿床金的成矿是在高氧逸度条件下金氯络合物迁移、富集而沉淀的结果。因而,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金矿床成矿过程示踪和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0.
甭哥金矿位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斑岩成矿带的北段,属于西南三江地区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金矿床,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的印-亚板块碰撞造山事件使其具有多期复合成矿的特点,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较为薄弱,制约着成矿机制的研究。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矿床热史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甭哥含矿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试,获得三组裂变径迹年龄峰值:30Ma、25Ma及15Ma。利用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分析,揭示了甭哥金矿自喜马拉雅期以来主要经历的成矿活动热史:42~32Ma温度降幅20~30℃,冷却速率为3~3. 8℃/Ma;32~16Ma温度降幅20~10℃,冷却速率为1. 5~0. 71℃/Ma;16~6Ma发生了快速降温活动,温度降幅50~45℃,冷却速率为11~6. 25℃/Ma;前两个时期为缓慢降温阶段说明处于挤压缩短的环境,最后一个时期是快速冷却阶段,暗示这个阶段是以拉张的构造活动为主。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反映出甭哥金矿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成矿过程,第一个阶段处于挤压缩短的环境与当时西南三江地区处于压扭性的构造背景相吻合,裂变径迹年龄30Ma代表了主要金矿体的形成时间;第二个阶段反映了拉张的构造环境与西南三江地区处于伸展张裂的演化机制相同,代表了锑-金矿体的形成过程,15Ma是成矿作用的具体时限;表明成矿构造活动经历了由挤压到拉伸的演化机制。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模拟分析,构建了甭哥金矿在喜马拉雅期的成矿热事件过程,结果表明甭哥金矿的演化机制与西南三江地区富碱岩浆带内的成矿事件大致相同,显示甭哥金矿属于该成矿系统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具有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