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运用珠江口盆地新采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结合前人在本区的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的综合资料,建立了白云凹陷北坡上新世—第四纪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陆架边缘典型沉积体系,并初步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上新世—第四纪地层内识别出T0(海底)、T1(1.8Ma)和T2(5.3Ma)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A、B2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地震相主要有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帚状前积地震相、透镜状前积地震相、谷状充填地震相,不同的地震相及其组合代表特定的沉积体系。地震相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上新世—第四纪发育大规模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切水道群,深切水道是沉积物向下陆坡—深海盆输送的通道。白云凹陷北坡上新世—第四纪沉积体系的发育受陆架边缘的地形、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2.
鸟山-古董山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 巴楚隆起与麦盖提斜坡之间, 鸟山、玛南、玛扎塔格、古董山和罗斯塔格构造带在此交汇, 附近还发育与之密切相关的沙陇断裂, 十分引人注目。鸟山-古董山地区的主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 包括鸟山、罗斯塔格和玛扎塔格晚白垩世冲断构造带和玛南晚白垩世走滑断裂带, 玛南断裂是玛扎塔格构造带与鸟山和罗斯塔格构造带之间的调节断层。该期构造变形受控于南羌塘和拉萨地块与亚洲大陆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鸟山-古董山地区的断裂构造于中新世末基本定型。因帕米尔突刺楔入于塔里木和卡拉库姆之间, 在塔西南地区形成一系列走滑断裂, 包括玛扎塔格-罗斯塔格中新世末走滑断裂, 古董山断裂是其派生断层。晚白垩世是研究区构造和圈闭的关键形成期, 上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以古近系底部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滑脱-冲断构造保护早期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鸟山和玛扎塔格构造带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玛南构造带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03.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残留盆地共95个,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青藏高原上新世总体构造地貌格局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碰撞及持续挤压,影响着青藏高原广大范围内的构造抬升。东北部昆仑山、祁连山地区是两大构造隆起蚀源区,两大山系夹持的柴达木盆地是高原东北部最大的陆内盆地,祁连山以北和以东地区则以盆山相间的格局接受周围山系的剥蚀物质,直到晚上新世(青藏运动"A"幕)高原东北部进一步强烈隆升,山间盆地抬升成为剥蚀区。新疆塔里木和青藏高原东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区。高原东南部为一系列走滑拉分断裂运动形成的拉分盆地,上新世早期堆积洪冲积相砾岩,中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晚期随着山体的进一步抬升,盆地又接受冲洪积扇相砾岩堆积,并被河流侵蚀剥露。高原南部上新世多分布一些近南北向盆地,是响应高原隆升到一定程度垮塌而成的断陷盆地,同东南部拉分盆地类似,上新世沉积相也由早至晚分为3个阶段。恒河地区上新世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快速抬升,沉积以粗碎屑为主,形成狭长的西瓦利克群堆积。上新世青藏高原总体地势继承了中新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貌特征,但地势高差明显较中新世增大。  相似文献   
104.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瓦提凹陷周缘发育晚新生代正断层,其中第四纪的正断层活动是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研究的新发现。这些正断层受先存基底断裂控制,平面上沿沙井子断裂带、阿恰断裂带和吐木休克断裂带右阶式雁列状分布,构成右阶左旋张扭性正断层带。剖面上,向下断达下古生界后不清楚,向上断至第四系上部,构成阶梯状或小型地堑(或负花状构造)构造。生长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正断层带形成于新近纪末,第四纪早-中期持续活动,到第四纪晚期停止活动。这些张扭性正断层带的成因是阿瓦提地块相对于周边地质体的顺时针旋转而致,其动力学来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在晚喜马拉雅山期依然持续作用而导致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105.
结合在建的云南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典型地质剖面观测和多种室内试验手段测试,揭示了腾冲芒棒盆地的硅藻土是以硅藻为主、富含黏土矿物的黏土质硅藻土,属于一种轻质强膨胀性极软岩。其具有典型硅藻土与膨胀性黏土岩双重物理和水理性质,前者表现为极高的孔隙性、高吸水性、极强的结构性; 后者则表现为高塑性、显著的膨胀崩解性,而且膨胀崩解特性的显现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腾冲芒棒盆地膨胀性硅藻土的发现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认识,对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某些湖相地层工程特性及地质灾害多发原因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残存于济南市历下区龙洞一带下古生界出露区岩溶负地形中的砾岩体,总体呈浅褐灰色,由砾石及胶结物组成。灰岩、白云岩砾石,砾径大小不一,呈次棱角一次圆状,燧石砾、褐铁矿砾成熟度高、磨圆度好,表面光洁,呈蜡状光泽,钙质孔隙式及接触式胶结,已硬结成岩,砾岩体与周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初步认定其为新近纪上新世一第四纪更新世白彦组沉积,这一新发现填补了该区岩石地层单位的一项空白,为研究地质构造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7.
在对怒江道街—惠通桥段的考察研究中,不仅重新厘定了河谷中拔河150m以下的多级低阶地,而且在拔河180~380m的高度上发现了多级由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厚层冲积砾石层所组成的高阶地,厚近100m的堰塞湖成因的砂层及其下伏厚约100m的砾石层。冲积层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6级低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以来。望江楼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显示,组成相当于第九级阶地上部的湖相砂层,上部以正向极性为主,含2次短期的负极性,下部则为负极性。与标准磁性地层柱对比表明,该湖相地层形成于4.2~2.6MaBP的中—晚上新世,湖相地层之下的埋藏阶地与高阶地则应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至中新世晚期。据此在进一步的区域地层对比后认为:怒江至少在中新世的中晚期已开始形成并下切,至上新世早期已下切至现今河床附近。上述研究结果为更科学地认识青藏高原东缘的强烈隆升过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108.
报道了应用SHRIMP技术测定云南腾冲地区龙川江河谷附近上新世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岩的年龄结果。该区粗面安山岩与粗面岩的喷发时代接近,形成时代为2.81Ma±0.11Ma,属上新世。该区火山岩具高钾钙碱性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Zr、Th、Hf)的特征明显不同于典型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而与遭受地壳混染的软流圈源大陆玄武岩相类似,是在板内拉张环境下地幔岩浆混染了大量下地壳物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9.
胡绍锦 《云南地质》2005,24(3):321-327
记述滇池盆地含煤层中首次发现的上新世剑齿象化石,包括脊棱齿象属的一个新种昆明脊棱齿象(Stegolophodon kunm ingensissp..nov.)、似元谋剑齿象(Stegodonaff.yuan-m ouensis)、玉溪剑齿象、师氏剑齿象等。这一剑齿象化石组合的发现,对研究新生代象类和滇池盆地的演化史,重新划分盆地煤系地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对分布于盆地内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上新世-早更新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上新统-下更新统三分方案,将该套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3个组、7个沉积相、11个岩性段,并为确定上新统与下更新统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