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9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CNKI中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验案,筛选出方剂组成、剂量完整者,录入系统软件,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选取验案102篇,筛选出方剂47首,涉及中药145味。方中黄芪出现的频次最多,其中出现频次14以上的药物中活血化瘀药物占50%;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黄芪+鸡血藤。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红花→黄芪,桃仁→当归,葛根、黄芪→鸡血藤等。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用药以活血化瘀通络、补中益气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2.
“白涩症”作为中医眼病名称,首见于明末清初傅仁宇《审视瑶函》,历代医家对此病称呼和认识虽不尽相同,但均围绕眼部干涩不爽,甚至视物昏朦而展开讨论。傅仁宇挖掘先贤认识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方药,提出了“白涩症”病名,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并作为中医学的规范名称沿用至今。本文通过对“白涩症”这一名词术语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考证,理清脉络,溯其源流,为中医眼科诊疗体系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63.
264.
26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穴位贴敷、中药灌肠、中药热庵包、贴膏等对肝癌患者实施治疗,对癌性疼痛、腹胀、黄疸、肝性脑病、便秘、发热等症状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疼痛评分表、生存质量评分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评价治疗与护理结果。结果:患者对我院护理人员及制度总体较为满意,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后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与护理前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能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66.
267.
268.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减擦浴的退热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擦浴降温,对照组采用冰敷法降温,比较2组退热疗效及退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退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擦浴的退热疗效优于冰敷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9.
伏热体质是由气候变暖、营养过剩、生活节奏过快等因素导致的一种易于外感化热的病理性体质。伏热体质者多表现为咽红或红肿、手足心热、外感后更易发热。曹志群教授认为治疗伏热体质人群外感初期采用解表透热法比单纯解表效果更显著,多用银翘散加减,质病同调。  相似文献   
270.
“和法”属于中医治则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在中医辨证治疗中的体现,为其提供了辨病辨证思路,并指导临床用药。现代中医“和法”,多侧重于其理论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半表半里、脏腑气血失和、寒热往来、虚实夹杂的病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