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实施五年来,各级海监机构在海域使用管理执法中也查处了大批的案件,其中非法占用海域(含非法占用海域进行围填海)的案件  相似文献   
482.
南黄海中华哲水蚤昼夜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黄海定点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各个发育期的昼夜垂直分布,分析了该种2000年6月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雌体在后半夜上升到表层产卵,形成卵的高密集区;随后,卵在大约20h内边沉降边孵化成NI期无节幼体,导致相应时间内卵的密度减少;NIII到CV期幼体的垂直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其密集群的平均深度主要分布在30m的温、盐跃层。讨论了温、盐跃层,叶绿素a,捕食者等因素对它们垂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3.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92,23(3):285-287
在1985年进行长江口调查时,采到了数个双壳类标本,经鉴定认为系帮斗蛤科一新种——中华帮斗蛤Pandora(Frenamya)sinica sp. nov.。新种左壳前主齿和中主齿为一横向的隔板相连结。右壳中主齿发达,后主齿短小。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内。  相似文献   
484.
辽西地区中生代环境变迁及生物演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辽西中生代盆地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辽西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环境变迁,从早期(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过渡到中期(晚株罗世)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最后再次过渡到晚期(早白垩世)温暖潮湿气候环境,其间发育有三次较大的火山作用;气候环境的巨变引起生物演化的更替,强烈的义县组火山作用一方面造成脊椎动物的集群灭亡,另一方面导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早期鸟类的出现也是这一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5.
为响应中央开发大西北的战略和贯彻朱镕基总理在青海视察时提出的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指示,青海打出“中华脉源”招牌。  相似文献   
486.
贵州关岭扒子场中三叠世绒枝藻植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桂荣 《地球科学》1992,17(5):503-511,T003
  相似文献   
487.
对虾WSSV人工感染螯虾及其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人工感染淡水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感染组螯虾3-6d内全部死亡,核酸探针点杂交两次检测感染螯虾的鳃、胃、血淋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92%),89%(86%),81%(75%),对照为11%(3%),3%(5%),0(0);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螯虾的胃、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嗜酸性着染,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核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病毒核酸原位杂交两次检测感染螯虾的胃、鳃、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照阳性检出率均为0。结果表明:对虾WSSV可感染淡水克氏原螯虾,病毒核酸原位杂交是一种敏感特异的病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88.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理阶段(成熟、抱卵、流产)肝胰腺内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含有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烯酸(MUFA)5种,多烯酸(PUFA)12种;MUFA的含量最高,占52.47%—58.56%。SFA次之,为23.17%—29.20%,PUFA的含量较低,为8.92%—21.11%。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3/cn-6值在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差异极显著,油酸(c18:1)、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是肝胰腺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分别为35.2l%—40.49%、17.97%—21.97%和11.69%—14.90%,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差异显著。比较研究温州本地抱卵蟹和太湖抱卵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酸,发现脂肪酸中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3/Cn-6值差异极显著,除C14:1、C18:1、C20:1及C20:5外,其它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9.
490.
中华乌塘鳢幼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不同饵料会影响幼鱼的生长。55-93日龄的幼鱼,全长3.0-6.1cm,投喂丰年虫的生长最快,投喂鱼肉的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和小鸡配合产的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