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838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954篇
地球物理   564篇
地质学   1443篇
海洋学   887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31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1-10
在简述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由地球系统科学引发的成矿学研究 3个观点 :(1 )成矿系统是一个特色的地质系统 ;(2 )成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联 ;(3)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针对地球系统科学要求和矿床学学科发展进程 ,提出了 5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1 )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系统 ;(2 )重大事件与成矿 ;(3)生命活动与成矿 ;(4 )物理成矿作用和(5 )海洋成矿作用。在结语中 ,作者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 ,也即将传统的矿床成因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 ,为矿床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2.
侏罗纪地壳转动与中国东部岩石圈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3.
根据NOAA/CPC发布的1950.1~2003.12期间Ni?o海区的SSTA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SST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及其强度变化。结果表明,Ni?o各海区的SSTA序列表现出多层次相互嵌套的时频结构,经检验存在着2~7a、8~20a和30a以上尺度的变化周期;10a以上和1a以下时间尺度的周期信号能量较弱,显著性变化周期的能量主要集中在2~7a的周期振荡上;同一事件在不同海区的频率结构也不完全相同,冷暖事件的振荡能量和显著性水平从东向西有低频增大而高频减弱的变化趋势,时域中1970年以后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4.
A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status of water quality in two disused man made lakes, which have potential for cage aquaculture projec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quality of water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various physical - chemical parameters in two selected lake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fish farming. A number of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cluding the amount of NH3 - N, NO3 - N, NO2 - N and total phosphorus while in - situ measurement including DO, pH,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TDS and Secchi disk visibility. Beside the physical -chemical of water, the location, morphometry and climate conditio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data analyzed for six months indicated that Lake A and Lake B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high DO, slightly neutral pH and low TSS. The concentration of NH3 -N and NO2 -N was very low (0. 058 mg/L and 0. 04 mg/L, respectively) and total phosphorus was usually in low concentration and sometimes would seem negligible. Besides, NO3 - N occurred in slightly higher concentration (1.75 mg/L).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the study site has high potentiality for development of inland fisheries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5.
近些年,大连市海岸线利用率越来越高,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海岸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为保护海岸动态平衡,2011年大连市将海岸带整治修复作为工作重点,目前,包括普兰店湾在  相似文献   
146.
编者按:2009年,浏阳河镉污染事件一度震惊全国,最近媒体关于镉米的报道又重新引发普遍关注。资深地质专家童潜明认为:镉米或许尚不足以构成“杀机”,但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依然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47.
<正>美丽的海峡之滨,自古凭着得天独厚的海域优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个个辉煌的海上传奇,这就是福建,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为了让大家更深刻、更生动地了解中国的海洋文化,聚焦海洋魅力,6月8日,"海上丝路——过去与现在"摄影大展在福州启动。该活动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海洋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148.
从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进入我们的视野开始,房屋拆迁逐渐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事件愈演愈烈。比如2009年12月成都拆迁户唐福珍因抵制强拆迁自焚身亡,2010年3月广东“头盔男”吊脚楼上抗议违法拆迁,2010年6月农民自制土炮火器对抗暴力拆迁等等。令人悲哀的是,每一起恶性拆迁事件被曝光后,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及人口经济暴露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国1960-2014年77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有效降水序列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将既定持续时间尺度和连续面积上超过阈值的降水事件定义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法,根据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特征,对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演变趋势及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下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强度最大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1960-1968、1991-1999和2006-2013年3个时段;(2)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最强中心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发生在北方的多为单日极端降水,南方多为持续多日的极端降水;(3)1960-2014年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有所增大,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4)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区域内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呈显著增大趋势,暴露人口最多的年份在1983年,达到2408万人/d,暴露国内生产总值最多的年份在1998年,达到20亿元/d。   相似文献   
150.
陈元昭  俞小鼎  陈训来 《气象》2016,42(2):144-155
为了了解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50 mm)发生的环境特征,利用珠三角地区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资料等分析研究了近7年(2007—2013年)68个重大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环境流型、T-lnp图形态和关键物理参数,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天气流型主要有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冷(式)切变线型和热带云团型等5种;不同类型、不同季节出现的频率不同。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和北部湾低压型的大多数过程T-lnp图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整层水汽含量丰富,对流有效位能(CAPE)大致呈"瘦弱"的狭长形形态;冷(式)切变线型温湿廓线呈上干下湿分布,CAPE大致呈较"胖"的狭长形;热带云团型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CAPE形态较"胖"。850~500 hPa间温差△T_(85)都较小,一般在21~23℃,大气层结接近于湿中性层结,呈现弱的条件不稳定层结,表明大多数过程中有利于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关键点不是强对流预报中常关注的"高空冷空气的侵入",而是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地面露点一般在23~25℃,暖云厚度在4100 m以上;大多数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可降水量都在57 mm以上,其中台风型最大,其次是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热带云团型,冷(式)切变线型最小,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CAPE一般小于1500 J·kg~1,属于比较温和的CAPE值,冷(式)切变线型、热带云团型平均CAPE≥1700 J·kg~(-1);对于所有类型对流抑制能(CIN)≤50 J·kg~1;除热带云团型外,大多数过程出现了低空急流;五种流型配置下,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大多处在弱到中等的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北部湾低压型和热带云团型处在弱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冷(式)切变线型大多数过程处在中等强度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可以将流型配置方法(分型)、重大短时强降水对应的关键环境参数以及根据箱线图展示的参数范围设定适宜的阈值的方法相结合,为珠三角地区显著强降水预报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