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地理教学》2010,(5):60-61
“所罗门群岛的空气新鲜得足以瓶装出口!”人们对所罗门群岛的赞叹一点也不夸张。所罗门举国近千个岛屿,浓密而宽广的热带雨林九成尚未砍伐,除了湛蓝无际的汪洋,便是苍苍郁郁的山林,土地辽阔而人口只有40多万,所以说空气清新是有足够理由的。  相似文献   
72.
巴西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景观转化及破碎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区域环境发生变化,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以欧洲太空局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和Landsat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热点提取、信息熵、地统计分析模型及轨迹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砍伐阶段森林破碎性的变化特点以及森林破碎化与整个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 热带雨林地区的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其中,Rondonia州、Maton Grosso州和Para州最为典型。② 森林破碎性的变化趋势并非整体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出现明显的局地性特点;③ 森林砍伐的数量与土地系统的信息熵呈正相关,即森林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决定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地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基于2005 年基准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修正欧空局GlobalCover 2005 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而采用逆时相目视解译法从1980年基准年的Landsat MSS/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1980-2005 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分析其变化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0-2005年的25年间,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面积达79.43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33%。其中,单纯耕地像元面积增加了20.18 万km2;耕地/自然植被镶嵌混合像元区面积增加了10.70 万km2;林地面积减少了53.12 万km2;灌丛与草地净增加21.10 万km2;水体面积增加0.46 万k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7573.87 km2。由此导致热带和亚热带湿润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和亚热带干旱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及亚热带草原生态地理区、草原和沼泽湿地生态地理区、沙漠和旱生植物生态地理区以及红树林生态地理区内分别呈现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近25 年间,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深刻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宏观格局,而土地利用政策调控、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人口增加及空间迁移、道路修建等是导致巴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石花水洞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八一农场的英岛山下,距儋州市30公里,北临热带植物园景区,南临著名热带雨林尖峰岭景区,为海南难得的特色地质景观。洞内发育生长的“一石二花”——卷曲石、文石花、方解石晶体花均为国宝级珍品。  相似文献   
75.
《地理教学》2012,(5):62-63
亚马孙是巴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州,拥有200多万人口,其中150万人居住在州府玛瑙斯市。玛瑙斯在葡语里是"上帝之母"的意思,它是巴西北部地区的心脏,也是一座与外界没有陆路连通的孤城,当地人与外界的来往只能通过船只和飞机。当飞机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从巴西利亚接近玛瑙斯上空时,记者从机舱往下俯瞰,只见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河流缠绕着道道绿色的丛林,把玛瑙斯市紧紧怀抱。  相似文献   
76.
高胜滨 《地理教学》2012,(18):19-20
所有能够改善、促进学与教的人、媒体、策略、方法以及环境条件等都称之为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教师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资源才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拓展思维,有效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课堂效益呢?笔者从以下五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关注教学资源的应用种类——多样性课堂上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除了教材,还有课件、影视资料、图文资料、文物遗迹、网络媒体等。有效发掘各类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精彩纷呈。例如学习  相似文献   
77.
翟军 《地理教学》2012,(19):30-3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目的内容,该目除正文154字,还分别设有一个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整篇内容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点的阐述又有练习反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  相似文献   
78.
亚马逊热带雨林作为稳定地物目标,适合进行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外定标。但近些年亚马逊热带雨林受人为破坏严重,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适合进行外定标的区域较往年发生了变化。文中依据亚马逊热带雨林近些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情况,发现纬度位于3°S^2°N,经度位于74°W^69°W范围内的区域植被覆盖率高,适合进行星载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文中以AMSR2 L1R亮温数据为基准,对比分析了该区域在2015-2017年3 a的亮温变化趋势,并以此作为该区域的定标基准。分析发现,该区域在非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亮温变化趋势呈现出特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在每年的6-7月,亮温值达到最低;在11-12月,亮温值达到最高,7-11月波动上升,12-6月波动下降。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会出现亮温值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9.
1试验区自然景观南方热带雨林实验区为云南西双版纳南坡砂岩铜矿区,西北干旱戈壁试验区为甘肃公婆泉斑岩铜矿区。前者属热带气候区,年均温度22℃,年降雨量>1500mm,相对湿度80%;为中低山山地,沟谷发育,海拔在700~1200mm,比高200~500m,地表水极其发育;土壤类型为森林  相似文献   
80.
在老挝中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和激电中梯法测量。根据该区的地质特征,分析得出磁、电异常区走向总体呈NWW向分布,其分布范围基本与接触带矽卡岩矿化体的分布范围相一致。通过对比高精度磁法和激电中梯法的找矿效果,发现在热带雨林地区运用高精度磁法测量要明显好于激电中梯测量,同时高精度磁法测量还具有成本低、便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