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潮汐的最大值(相位0°)附近,优势发震相位分别为-5.86°、6.60°以及-15.52°,且发生地震的频次随潮汐力的增大而增加;利用3种潮汐曲线(引潮力日尺度南北分量、东西分量以及潮汐体应力)对所有地震进行Schuster检验所得pS值分别为10.52%、2.40%以及2.06%,Permutation检验所得pP值分别为10.90%、2.40%以及2.06%,其中基于引潮力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的pS、pP值均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月尺度Schuster检验pS值及Permutation检验pP值结果均非常小(接近于0),远低于潮汐触发地震阈值0.05,优势发震相位φ为-1.91°,较为接近月尺度下的固体潮最大值0°(即农历朔、望)。对潮汐触发地震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即东西向潮汐触发效应大于南北向触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32.
正大地震可以产生造山作用,但是也可以触发滑坡从而消磨自然景观。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的分析表明,滑坡毁坏了更多的地形,高于地壳抬升的方量。多山地带的地形演化被最简单地看作地形建造的构造过程与地形破坏并带走沉积物的侵蚀过程之间的竞争。在构造活动的山脉,这些侵蚀过程主要包括陡峭河流的下切和物质输送、以滑坡和冰川磨损形式的大规模物质输送。每种作用的贡献随时间而变化,受气候的变化而不同。当构造抬升的过程超过侵蚀过程时,造山带生长;当两者平衡时,造山带保持稳定;而当侵蚀超过抬升  相似文献   
133.
总结了国内外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四川山地旅游为例,主要研究山地旅游安全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并指出由信息管理、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三大要素构成的城市边缘地带山地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气候气象、地质信息、旅游容量、交通、环境污染和治安信息的预报,并根据这些预报提出相应的预警。应急救援主要由应急救援预案与救援网络和专家决策方案组组成。山地景区应急工作体系围绕旅游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分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机构。  相似文献   
134.
农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但其发展长期落后于世界其他农业大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经济危机中,农业生产全面下滑。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俄罗斯农业出现了转机,相关农业指标呈现出可喜的增长势头。从宏观视角看,俄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仍然不高;但从微观角度看,由于土地私有化的推行,俄罗斯的农业生产组织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部门结构和生产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布也更趋于专业化。俄罗斯农业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其对农业发展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新课引入 展示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的材料,要求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以此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36.
焦作市山阳区位于太行山山前地带,矿产资源较为丰富。1999年前后,辖区内小煤矿、小石料厂、小熏矿比比皆是。受利益驱使,非法采矿苗头不断出现,安全隐患、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就像一层层硬茧一样严重束缚着辖区矿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7.
以宝鸡、凤翔、千阳、陇县、西峰、环县、平凉、泾源、六盘山、固原市、西吉和海原等台站的气象数据为依据,对近50年来地处西北地区东部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的气候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区内各地气温有普遍升高的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更加明显。各地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气温突变,以此为界,前后增加速度明显不同,此后的增温趋势明显加快。近50年以来,各地降水略有下降,主要是由夏季降水减少所引起,但是统计趋势不明显。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综合影响,区域气候向变干和变暖的方向发展。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理论,初步分析了区域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计算表明,最近30年以来,西北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带的气候变化使区域植被也向干暖化类型变化。位于研究区中部的六盘山、泾源和西吉等地生命地带类型的变化都比较大。崆峒山(35°33′N,106°31′E)的圆柏(Sabina chinensis)树轮气候学分析表明,区域树木生长与前一年秋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当年春季和夏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趋势,说明生长季的缺水或高干燥度是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时段区域干旱频繁发生,使树木出现大量伪轮,为研究带来一定难度,但是也进一步验证了区域气候变化的干旱特征。干燥指数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世纪20年代比较干旱,30年代是相对较为湿润的时期; 1940年和1960年左右较为干旱,但其间的干燥指数较低。60年代之后,区域干燥指数逐渐增加,表明干旱趋势日趋加重,与气象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事实证明,研究区气候的干暖化变化对区域树木生长和生态系统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苏木)为研究单元,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厚冰川覆盖层上方,存在着空间上与地下矿体有联系的地球化学异常。现存的模型只能解释薄覆盖层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对这类异常何以会在厚层且年轻的覆盖层中出现,则无法作出解释。此前还没有提出过能够解释厚覆盖层中地球化学异常的新模型。本文讨论了现存模型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模型,认为电化学引发的物质搬 是厚冰川沉积层上方地化异常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