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康复训练总依从率观察组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73.58%(39/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SF-36评分干预后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可强化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固本排石颗粒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本排石颗粒冲服。7d为1个疗程,按需求完成2~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结石排出情况、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结石排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3%,对照组为8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排石颗粒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结石排出情况、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从方法学角度评价国内外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影响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AMSTAR工具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包含370项原始研究,结局指标有临床疗效、生活方式改变、遵医行为、城乡差异等。纳入文献的AMSTAR评分为4.5~9分,平均(6.5±1.51)分。文献方法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检索策略缺乏、存在发表偏倚、排除文献未提供参考文献等。结论:当前国内外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影响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总体质量中等偏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设有圈梁与构造柱的砌体结构采用体外预应力筋加固和未加固模型进行双向拟动力试验,对墙体裂缝开展、结构耗能、结构损伤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体外预应力筋加固对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筋产生的约束力对限制裂缝开展、防止圈梁与预制楼板的脱空效果明显砌体结构在体外预应力筋加固后的总滞回耗能大于未加固...  相似文献   
78.
为考察重组(酵母)鲑鱼降钙素结肠黏附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并对释药特性进行探讨。以阿拉伯胶、β-环糊精、可溶性淀粉、明胶为壁材,HPMC和卡波姆为生物黏附剂,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方。结果表明,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为β-环糊精与阿拉伯胶以15∶1、HPMC与CP以4∶1配比为理想壁材,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进料速度10mL·min-1、雾化压力0.5MPa、壁材浓度15%、芯材比1∶3为最佳组合,所得微球能达到缓释12h的试验设计要求。本法工艺稳定、可行,所得鲑鱼降钙素结肠黏附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9.
边界效应概念再议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当今“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的背景下,边界被赋予了“去边界化”与“再边界化”的特征,由此形成的边界效应理论备受关注。旅游的跨边界活动,在促进地区发展与区域合作的同时,也带来了边界渗透、旅游流动、空间失衡、安全防范等系列问题,这些现实问题都迫使边界效应理论与内涵不断发展。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边界效应概念差异、共识、产生原因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归纳。结果显示,边界效应在旅游中是普遍且独特存在的,具体表现为边缘旅游地、旅游一体化、边境旅游社区等实践;虽然在旅游研究中,边界效应在评价、干预、利用方面存在新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适用性不强、解释性不足等问题,边界的阻碍力、吸引力、渗透力和扩散力的综合作用常常被忽略;边界效应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更应充分考虑边界与旅游的特殊互动关系;文章深度解析并构建了旅游中边界效应的研究框架,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边界效应的动态演化特征,通过主动干预、转换利用等手段实现对边界问题的管控。  相似文献   
80.
王琦  何毛贤 《海洋通报》2015,34(1):89-94
研究了5-羟色胺(5-HT)对马氏珠母贝解剖获得卵母细胞的促熟作用及5-HT受体(5-HTpf)在其性腺中的分布情况。通过体外浸泡的方法处理马氏珠母贝卵母细胞使其成熟,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5-HT可显著促使马氏珠母贝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并使已经发生生发泡破裂的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同时可诱导5-HT受体基因的表达。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5-HT受体在马氏珠母贝性腺中的分布的研究结果揭示,卵巢中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均存在5-HT受体,有阳性信号出现;精巢中仅滤泡壁及精母细胞中有少量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的卵母细胞不仅能产生5-HT并且可表达5-HT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