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渤海海洋倾倒区使用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渤海海洋倾倒区使用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目前倾倒区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渤海海洋倾倒区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2.
关于烟台海洋倾倒区选划合理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54.
大亚湾倾倒区海洋动力对疏浚物扩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对大亚湾海洋倾倒区在9个月倾倒期间的跟踪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其在接纳疏浚物倾倒期间悬浮物浓度的特征以及变化特点;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海洋动力(波浪、海流)对疏浚物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区海洋动力较强,疏浚物扩散快速,因此,大量倾倒时,倾倒区悬浮物浓度并不大幅度上升;海域的波高与倾倒区悬浮物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波浪是影响倾倒区浓度的主要因素;海流是疏浚物扩散的主要因子,其作用导致监测海区很少出现高悬浮物浓度.自然状态下,海水的运动状态和悬浮物浓度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如何确定海域的悬浮物本底浓度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增多的疏浚物倾倒已经成为大亚湾海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大量的疏浚物倾倒到大亚湾口海域的大亚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文章从倾倒区环境监测和管理的实际出发,依托国家指令性任务,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亚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环境变化,分析了倾倒活动对海洋沉积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监测海区沉积物所有站点的评价项目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整个监测海区沉积物环境良好,沉积物污染物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6.
根据2011年7月浙江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As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中Cu、Pb、Cd、Hg和As 5种重金属元素为低污染水平,Zn和Cr 2种重金属元素为中等污染程度水平;7种重金属元素单个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低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  相似文献   
57.
根据浯屿临时倾倒区和厦门港临时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含量值都在一类沉积物标准范围内,沉积物类别属于一类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程度不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的范畴.从重金属元素的评价结果看,2个临时倾倒区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58.
2019年以来,长江口海域年疏浚总量约为7 000×104 m3,现有的7座吹泥站停用后,长江口倾倒区容量仅剩约3 000×104 m3,疏浚物处置缺口约为4 000×104 m3,需及时开展海洋倾倒区选划工作。通过FVCOM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数值模型对预选倾倒区进行抛泥扩散模拟,并分析其影响。根据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所统计的疏浚船只,结合实际情况,选定12 000 m3舱容作为代表船只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抛泥悬浮物主要在倾倒区周围呈螺旋状扩散,从扩散范围来看,4个预选倾倒区抛泥时,其10 mg/L增量包络线均不会显著影响到附近主航道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其中预选倾倒区D扩散影响范围最大,C次之,A和B扩散影响范围最小。从动力角度来看,长江口深水航道北侧两个预选倾倒区(A和B)倾倒扩散时,对南侧深水航道造成回淤的概率更大,深水航道南侧水动力条件优于北侧。综合抛泥扩散影响范围和动力条件来看,预选倾倒区C位置最佳。  相似文献   
59.
文章介绍了营口海域海洋倾倒区的使用现状,并以营口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疏浚物倾倒后,海洋倾倒区海底地形的变化程度,设计不同的分小区倾倒管理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优倾倒管理方案,为管理部门进行海洋倾倒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烟台海洋倾倒区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烟台海洋倾倒区2008年的监测结果和相关历史资料,分别对倾倒区的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倾倒区内目前有浮游植物18种,浮游动物23种,底栖生物17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W.Smith)占有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 Tokioka),底栖生物的组成以环节动物最多,优势种不明显。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倾倒区海域的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然而,多年的疏浚物倾倒使该区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与倾倒初期相比,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在2006年的调查中出现最低值,群落结构趋向单调,至2008年这一趋势有所缓和;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较倾倒初期也有明显的下降,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和优势度的增大也预示群落结构稳定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