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0篇
  免费   881篇
  国内免费   930篇
测绘学   800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球物理   787篇
地质学   1748篇
海洋学   935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253篇
自然地理   43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3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固体地壳中流体是普遍存在的,中-高级变质相中的矿物并非只发生晶体塑性变形,溶解和溶移作用在非糜棱岩化岩石中占主导地位,因为高温高压环境下存在的水热流体,在变质变形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周围分布有网络状剪切带的递进缩短带中,与应变梯度有直接关系的单个矿物的位错密度梯度在其晶体边缘形成,产生了化学位梯度,从而使矿物边缘发生溶解,变形分解作用是产生这一过程的动力,并为流体汇聚成水热循环系统提供了空  相似文献   
122.
123.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古陆边缘弧-槽-盆体系的发生与发展,元古代基底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海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桦树沟矿床含铜建造,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桦树沟矿床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4.
利用矢量曲线、γ因子等方法识别苍山Ms5.2地震前泰安石英倾斜仪的前兆异常。分析认为:SQ-70石英倾斜仪反映出一定的地形变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25.
南黄海6.1级地震前常熟地倾斜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法和维尼迪柯夫固体潮调和分析方法对南黄海6.1级地震常台地倾斜异常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本区地倾斜异常对应于临震预报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6.
三维分块倾斜界面的反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介质层速度和包含直立断层的三维界面的计算方法.对各层界面利用多个倾斜或平界面方程来描述.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反演解与真模型很接近,说明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区的PmP反射波资料,获得了该区域莫霍界面的三维分块形态.唐山附近莫霍界面错断与该区域1976年唐山地震及一系列余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7.
胡才荣  许敏 《内陆地震》2004,18(1):90-93
2003年2月14日01时32分、01时34分,距石场台站13km、26km处相继发生两次5.0和5.4级中强地震(φN43°59′;λE85°51′);(φN44°00′;λE85°52′)。这是建台以来震中离台站最近、强度最高、震感最为强烈的两次地震。利用地形变学科分析预报方法对以上两次地震的单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捕捉震前短临异常信息,为预测本监视区未来地震提供了依据。1 观测点概况石场地震台SQ-70型石英摆式倾斜仪架设在台站以南2km处的山洞内。山洞进深18m,台基为侏罗纪砂岩,覆盖厚度约30m,年温差小于2℃。1989年对山洞进行保温改造后仪器连续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28.
从原始记录和分量图两方面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1991年以来的倾斜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与省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996年至2002年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资料都有较好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129.
系统分析了1988~1998年期间新疆4个台站、5套地倾斜仪记录到的异常图像,发现与周围的4级以上及强远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对图像特征、典型震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异常图像的识别标志、与地震关系的定性指标;对异常图像的可能机制作了初步讨论,认为可能是岩石临破裂前的裂隙扩展、断层预滑的直接记录;地倾斜异常图像的研究对地震的短临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0.
软流层、中地壳与盆-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大量的地学断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有关中地壳的信息,但极少有人将中地壳的与盆地、断隆山的形成和演化相联系.大陆层控构造理论认为,上地壳正断层上盘在下降过程中,挤压下伏中地壳塑性层,中地壳塑性层物质在该压力作用下从下降幅度最大、垂向压强最大的箕状盆地翘降端压出,主要流向垂向压力较小、紧邻断层面应变空间的下盘,促使该盘向上倾斜,形成断隆山,组成盆—山系.现今中国东部阴山、秦岭、太行山和燕山等断隆山脉,无不与同时代深沉降的断陷盆地毗邻.松辽盆地和西侧大兴安岭以嫩江断裂为界,断陷盆地和断隆山由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同时开始形成到新生代,伴随松辽盆地大幅度沉降,大兴安岭大幅度隆升.在重力均衡作用下,盆—山系形成引起莫霍面隆起和上地幔软流层隆升,在沉积盆地和断隆上形成大量金属、非金属和油气矿产.中生代以后,软流层大规模发育.软流层隆升对大型含油气区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