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351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皱纹盘鲍多糖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软体动物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中分离提取的纯多糖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药理实验表明,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肝癌HepA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能明显延长HepA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在抑瘤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重量,降低荷瘤小鼠肝脏中过氧化脂质的水平,提示鲍鱼多糖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氧  相似文献   
472.
北虫草菌Y3胞内与胞外多糖的免疫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虫草菌Y3胞内与胞外多糖的免疫药理活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北虫草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血清溶菌酶活力,提高小鼠肝、红细胞SOD活力,并可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下降。北虫草菌Y3多糖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与溶血空斑实验都有促进作用,提示其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73.
介绍了利用免疫遗传算法解决GPS快速动态定位中法矩阵的病态问题,将其求解问题转化成一个函数优化问题。在遗传算法中加入免疫因子,使在抗体的选择过程中避免了退化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算法的整体性能。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定位效率。  相似文献   
474.
补体系统的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物免疫由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组成。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它们的作用没有特异性。获得性免疫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接触抗原后而逐步发展而来,它对诱发的抗原有特异性。它最早出现在有颌鱼类中。获得性免疫系统区分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Ig),主要组织相  相似文献   
475.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对反复热性惊厥(FS)幼龄大鼠免疫功能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对SPF级幼龄SD大鼠采用热水浴方法建立FS模型。将热水浴中5 min内出现惊厥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丙戊酸钠组、加味银翘散大剂量组(JYPH组)、加味银翘散小剂量组(JYPL组),每组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灌胃时,JYPL组及JYPH组分别为0.252、1.008 g/ml的浓度给药,丙戊酸钠组为9.45 g/ml浓度给药,空白以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连续干预20 d。HE染色及尼氏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透射比浊法分析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均有明显惊厥发作(P<0.01);其CD4+水平、CD4+/CD8+比值降低(P<0.01),CD8+水平升高(P<0.01),IgA、IgG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丙戊酸钠组、JYPH组及JYPL组肛温下降,惊厥潜伏时间延长,惊厥级别降低,IgA、IgG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丙戊酸钠组及JYPH组CD4+水平、CD4+/CD8+比值升高(P<0.01),CD8+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的神经元数目增多;JYPH组的CA1区、CA3区的神经元数目多于丙戊酸钠组、JYPL组。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幼龄大鼠热性惊厥反复发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及保护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7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免疫浸润探讨中药荜茇抗血吸虫病相关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P数据库查找荜茇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收集血吸虫病及肝细胞癌相关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对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GEPIA和UALCAN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表达差异及生存预后分析;通过TIMER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获得荜茇抗血吸虫病及肝细胞癌潜在靶点11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环加氧酶2(PTGS2)等可能是荜茇发挥作用的潜在靶点;KEGG通路富集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可能在荜茇治疗血吸虫病相关肝细胞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荜茇抗血吸虫病相关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7.
硅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生源元素之一,在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18处滨海感潮沼泽中,采集主要的草本植物样品,测定其生物硅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的生物硅含量在不同纬度的河口或海湾差异显著,呈线性变化规律;在区域尺度,不同草本植物的生物硅含量差异明显,禾本科(Poaceae)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藨草(Scirpus triqueter)的生物硅含量显著高于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其中芦苇的生物硅含量[(43.3±3.5) mg/g]最高,南方碱蓬的生物硅含量[(5.1±0.6) mg/g]最低;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的生物硅含量也具有显著差异,互花米草叶片和叶鞘的生物硅含量显著高于茎和穗,芦苇叶鞘的生物硅含量显著高于叶片、茎和穗;互花米草、芦苇、短叶茳芏和南方碱...  相似文献   
478.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鱼流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文中通过试验用鲫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其染菌后不同时间取血,通过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研究感染病原菌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鲫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前3d内,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依感染浓度不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嗜水气单胞菌与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7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编号HK)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本文在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8、1×109、1×1010、1×1011和1×1012 cfu/kg的屎肠球菌(分别记为FSA、FSB、FSC、FSD和FSE),以商品饲料作为对照(CON),每个处理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实验周期为42 d。研究表明:对虾的成活率为80.0%~92.0%,各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FSB和FSC组对虾的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C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FSC和FSD组对虾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和溶菌酶(LZM)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C、FSD和FSE组对虾...  相似文献   
480.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珠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植核后鳃组织总蛋白琥珀酰化程度、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相关酶酶活以及珍珠贝的存活率和留核率。【结果与结论】注射琥珀酸钠后,鳃组织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12 h和72 h显著上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胁迫应激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胁迫应激相关因子SOD和Caspase2在6 h表达量显著上调,NF-κB和IRAK1在48 h表达量显著上调,TRAF3和IκK的表达量在96 h显著上调(P <0.05),表明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提高后受体贝机体细胞免疫增强;抗氧化相关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活性都在96 h出现显著上调(P <0.05),表明受体贝体液免疫增强。与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植核]和植核组相比,实验组(琥珀酸钠+植核)中珍珠贝的存活率在7 d和45 d存在显著差异,在60 d留核率显著上升(P <0.05)。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