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12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小样本数据造成年径流量预测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以及非对称和非正态资料的处理问题,引入信息扩散和模糊映射思想,同时运用遗传算法改进最优窗宽理论,建立了新的扩散插值模型。该模型通过对零散数据点的信息进行模糊扩散,进而实现对有限数据点信息向其邻近区域点的概率插值。选取黄河利津站为例,根据其近70 a(1942—2011年)径流量实测数据,进行了缺损数据的插值和预测试验,同时与正态扩散插值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预测值能较好地模拟实际径流序列的波形变化,对丰水年(如2007年)和枯水年(如2009年)的预报都比较准确;2)中长期预报(10a)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1.59%,相较传统方法有较大的改进;3)以黄河流域2个站点(花园口和兰州)和长江流域的3个站点(朱沱、宜昌和大通)年径流量预测试验以及海温资料的插值试验作为补充,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该模型可为实际水文数据资料的客观分析和中长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雷晓云  张丽霞  梁新平 《水文》2008,28(1):43-46
塔城地区独特的地形为西来水汽的输送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了众多中小河流,而中低山带季节性积雪的消融又使河流呈现出春汛汛的特点,使得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对塔城地区水资源配置极为不利,开展径流量的预测研究,将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文章以塔城地区乌拉斯台河为例,根据其年径流量(1966-1995年)序列的长期变化特征,利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提供的许多有关神经网络设计、训练以及仿真的函数,实现BP网络对年径流量的预测研究.从模型的检验来看,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报精度,并且拟合效果较好,说明这种预测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3.
以采自贺兰山的5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资料为基础,建立区域标准化年表和差值年表,发现区域差值年表中包含的年径流总量信息多于标准化年表,并最终用区域差值年表序列重建了贺兰山东麓过去259 a的年径流量。相关分析发现降水和温度变化对于树木年轮生长及贺兰山东麓河流年径流总量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是本文从树木年轮重建年径流量的气候水文学基础。校准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638,可解释校准期内年径流总量变化总方差的40.8%,交叉检验的误差缩减值达0.328。分析259 a重建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发现:(1)重建流量经历了12个枯水期(1751—1759年,1765—1771年,1788—1802年,1809—1820年,1835—1840年,1847—1855年,1860—1866年,1877—1884年,1899—1908年,1924—1932年,1962—1967年,1980—1994年)和位于其间及1995—2004年的14个丰水期,以平水年份出现最多,但259 a来年径流量的变化较为剧烈。(2)年径流总量出现了持续≥10 a的4次持续枯水期和4次持续丰水期;持续枯水期中以1788—1802年的枯水期强度最大(平均距平百分率-14.9%),而强度第二的持续枯水期(平均距平百分率-10.4%),持续时间也长达15 a(1980—1994年);持续丰水期中以1867—1876年的丰水期强度最大(平均距平百分率+17.9%)。  相似文献   
104.
高寅堂 《地下水》1990,12(1):21-23,20
在地下水资源评介中,山前同径流量是个非常重要的量。它即是山丘区地下水的侧向排泄量,同时又是平原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由于其数量大,硝定参数难度较高,所以历来被专家和学者们所重视,意见分岐也较多,本文就此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决入海排污口的信息管理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WebGIS技术的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原理并给予实现。系统具备的功能包括:基本GIS地图操作、排污口信息交互展示、GIS绘图、测量、环境功能区/海洋功能区图加载、专题图管理、图表生成、空间查询与定位、地图打印输出、法律法规文件库管理等。该系统可以简化排污口信息管理流程,借助信息手段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参考信息,辅助进行排污口相关决策,提高排污口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模式,考虑了包括径流、风场、海面热交换以及黄渤海环流等因素,研究了夏季8月份黄河入海径流量对黄河口及附近海域环流结构的影响。数值实验较好地佐证了黄河冲淡水的"北偏"现象,并很好的体现了冲淡水对河口附近海域环流结构的影响。数值研究表明:黄河入海径流量对河口附近海域环流结构有显著影响,径流越大冲淡水向北-西北方向偏转越明显,同时流轴中心余流流速也显著增大;莱州湾顺时针环流受黄河入海径流影响显著,径流量越大越不利于该环流的发育和维持,而径流量越小环流越稳定;径流量越大导致河口附近海域表层余流加大,余流垂向梯度得到加强,底部补偿流增强,河口垂向环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7.
运用梅江中上游河段两个国家气象站和两个水文站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累积滤波器、Kendall的秩次相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河段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梅江中上游河段降水量、径流量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气温则表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两个水文站径流量的减少趋势和气温的增加趋势十分显著,均通过了置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2该河段气温、降水、径流序列周期变化不一,年均气温只有28a的主周期,年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依次为28a、12a、7a和4a,尖山站和水口站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很接近,尖山站依次为28a、20a、12a、8a和5a,水口站依次为29a、20a、12a、9a和5a;3另一方面,在河段气温上升、降水量几乎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水文站的径流量明显减少,这是人类活动所致还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长江三峡工程对河口近海区理化环境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长江径流的主要作用,并且给出了长江径流量分别与含沙量、营养盐含量的经验关系,同时阐述了河口近海区水动力条件,给出了径流量与沿岸锋锋位的回归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及长江三峡工程运行预案,研究了工程兴建后可能对河口近海地区理化环境要素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工程兴建后虽对河口近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会超出历史上自然变化对其影响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9.
珊瑚荧光的古降水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作为热带海洋气候环境的信息载体,不仅记录了过去海洋信息,也记录了陆源环境信息。Isdale于1984年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阐明珊瑚的黄绿荧光记录了Burdekin河的径流量变化以后,国际上对珊瑚荧光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表明,利用珊瑚荧光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重现过去大陆沿海的降雨变化情况、干旱或洪涝的变化旋回及入海河流的径流量变化。这对研究并重建过去气候环境、预报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评述了国外对珊瑚荧光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本实验室进行了初步工作,同时,对珊瑚荧光作为环境地球化学新的代用指标所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0.
长江无机氮的分布变化和迁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7年11—12月(枯水期)、1998年8月和10月(丰水期),对长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入江口各种形式的无机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枯、丰期,干、支流NO3—N平均浓度变化很小,NO2—N、NH4—N浓度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支流高于干流;长江NO3—N、NH4—N和DIN在枯、丰期具有基本相似的迁移过程;长江水中无机N的迁移变化主要取决于NO3—N,NO3—N始终是三态无机N的主要存在形式,三态无机N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中;长江干流无机N与径流量呈正相关表明长江水中无机N主要来自于面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