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海南岛的气候特点,采取了特定的技术措施,育苗用水加FeCl3处理、二次过滤;亲蚶排放时,单独设置作精池;附着基质选择非酸性海泥;培养耐高温的饵料。另外,还做了亲蚶和稚贝倒池培养实验,结果证明:12小时倒池一次,亲贝培养效果最好;2天倒池一次,稚贝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姚燕  姜立鹏  祝婷  张涛  姚爽  张志森 《气象科学》2022,42(5):703-710
针对全球实时气象数据,重点研制面向全球大气再分析的观测资料前处理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实现大量实时文件快速解析分类的数据分拣技术,实现多类气象观测要素并行解码的信息提取技术,满足同化数据格式需求和实现分级分类有效存储的自定义模板统一编码技术。关键技术已于2019年6月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业务应用,为我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业务提供着稳定的实时观测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3.
蓝颖春 《地球》2014,(8):94-9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她流经中国腹地,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治理黄河的故事,从神话就开始,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治理黄河的故事。历史上涉及治理黄河的人物有: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等等。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就是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34.
《地理教学》2010,(4):62-63
亚洲规模最大的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提前15天完成八座蛋形消化池中的最后一座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这一环境“巨无霸”工程明年年底正式投运后,不仅能使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自身能量物尽其用,还能实现“变废为宝”,将为上海的节能减排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35.
反滤回灌井的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旺林 《地下水》2009,31(1):126-129
反滤回灌井是地下水库中一种有效的回灌设施,它由回灌井和回灌池组成,回灌池位于井口、具有反滤功能。介绍了反滤回灌井单井回灌量的计算方法,提出反滤回灌井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回灌池反滤结构应有两层,上部反滤层应能过滤回灌水中的杂质,选择较细的砂粒;下部反滤层应能防止上层反滤料通过井盖的孔口落入井内,选择较粗的砾类。从过流能力和水流流态的角度。对回灌池的外型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回灌池池口和池底横截面面积的比例,提出应选择抛物线型竖向剖面,同时介绍了回灌池防淤和抗冲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碳酸盐型盐湖卤水的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盐型盐湖提锂工艺中, 太阳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储存太阳能能量以结晶析出碳酸锂。文章利用加热方法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试验的蒸发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大, 但蒸发量的不同对析盐结晶影响不大。在不同时间段模拟试验中, 24 h时间段的Mg2+析盐浓度较Li+大,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而Li+则相反;Mg2+析出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而Li+析出速率基 本保持一致。在不同温度模拟试验中, 卤水主要组分总析出率与温度的升高呈正相关, 卤水中CO32?和Li+的浓度降低速度大于其他组分, CO32?和Li+的析出率远大于其他组分, 析出主要矿物鉴定结果均为扎布耶石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正在修建的西安市第四污水厂消化池结构,利用strat通用有限元软件完成了该池的整个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38.
人防工程设计应满足承担公共教育、社区活动等公益性服务功能要求·督建下凹式绿地、路面透水铺装及雨水调蓄池以加强建筑、小区及市政工程雨水排蓄与利用能力本刊讯报道近日,针对人防工程设计及雨水利用工程设计问题,北京市制定了《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建筑、小区及市政工程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两项地方设计标准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39.
利用可实例化的智能线程池技术,通过两个线程池分别实现了前兆数据的并行数据采集与数据的多目标入库,可自动实现对最近巧天内的数据进行检测与采集,采集仪器的数量由原来的几台、十几台提高到上千台,大大提高了地震前兆数据的采集效率;通过数据的多目标入库,数据由台站到区域中心以及国家台网中心的同步速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0.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分布及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948-2007年共计6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半年(4-9月)青藏高原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夏半年青藏高原可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水汽输送.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层的青藏高原上空,夏季是一个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湿池"特征非常显著,湿池主要有三个大的可降水量中心,即高原的西南部、东南部和高原南侧.4-9月,高原上的可降水量变化很大,高原的增湿的速度小于减湿的速度.水汽进人高原主要通过三条水汽通道,即西风带水汽输送通道、印度洋-孟别拉湾水汽通道和南海-孟加托湾水汽通道.水汽主要在高原西南侧、喜马拉雅山中段和高原东南侧进入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