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3篇
  免费   1308篇
  国内免费   2041篇
测绘学   463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815篇
地质学   3729篇
海洋学   385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625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利用NCEP OLR、风场再分析资料和日本APHRO_MA_V1003R1降水资料,针对云南主汛期季节内振荡(ISO)活跃年分析了对应低频对流场、环流场和降水的异常特征,以及热带印度洋大尺度振荡MJO分别激发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和南海热带季风ISO,从而对云南主汛期ISO和降水产生的影响.在云南主汛期ISO活跃年,低频对流场和环流场在云南ISO波动的1~3位相和4~6位相呈反位相特征,这主要由热带印度洋低频对流东传、北传和副热带西太平洋低频对流西传造成的.热带印度洋的低频对流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沿孟加拉湾西岸向西南-东北方向传播,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活跃并继续向云南传播;另一方面沿孟加拉湾以南继续东传到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ISO活跃并北传到副热带中国东部地区,再沿副热带西传至云南,越过云南后与沿孟加拉湾西岸从东北方向传来的低频对流在孟加拉湾以北地区交汇,完成了一个经纬向接力传播的周期.云南主汛期降水在1~3位相由于副热带低频对流西传和孟加拉湾低频对流东北向传播而处于正距平(第2位相降水最多);在4~6位相,由于副热带低频对流抑制区西传和孟加拉湾低频对流抑制区东北向传播而降水减少(第5位相降水最少),云南主汛期降水与当地低频对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热带印度洋MJO较强时,4-7月以两条路径向云南的三次传播增强和提前,使得云南主汛期ISO活动也加强,对应产生三次低频对流活跃期,这种MJO由热带印度洋向云南的传播需要30~40天的时间.因此,正是热带印度洋MJO分别对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和南海热带季风ISO的激发,使得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这两个亚洲夏季风系统共同作用于云南主汛期ISO,影响当地降水.  相似文献   
962.
基于GIS技术的甘肃省气温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友严  黄进 《干旱气象》2013,(1):206-211
利用40 a气象站气温观测数据,结合GIS技术,建立甘肃省气温空间化模型,以高分辨率的DEM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实现气温数据的空间化,同时与传统的气温内插方法 (反距离加权法(IDW)、克里格(Kriging)、协同克里格(Co-Kriging))的插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反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克里格方法建立的气温数据栅格化结果较好,比传统的气温内插方法插值精度高,插值结果很好的再现了原始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63.
东亚-太平洋型季节内演变和维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850hPa的纬向风异常建立一个逐候东亚-太平洋(East Asian Pacific,EAP)型指数,研究其季节内演变特征,发现东亚-太平洋型经向波列是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主要模态.其演变过程为:扰动首先出现在北太平洋中部,并通过正压不稳定过程从基本气流中获得能量而发展,在高层罗斯贝波能量向南频散,激发热带对流异常和赤道罗斯贝波,并相互锁相,因赤道罗斯贝波受β效应影响而共同向西移动.热带对流和环流异常在菲律宾附近达到最强,此时在东亚沿岸出现经向三极型波列,此后中低纬度异常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使降水异常在长江流域能维持较长时间.东亚-太平洋型在东亚发展和维持有以下原因:首先,菲律宾暖水上空的对流和低层环流之间存在正反馈;其次,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暖大陆和冷海洋之间存在特殊的纬向温度梯度和北风垂直切变,东亚-太平洋型在经向上有向北倾斜的斜压结构,能通过斜压能量转换从平均有效位能中获得能量,同时,也能从经向温度梯度的平均有效位能中获得能量.  相似文献   
96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只进不出就会死水一潭,尤其是对乡所长以上干部,如长期不动,很容易产生惰性,产生腐败,直接损害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现在客观上很难滚动交流,尤其是疏通“出口”。一是编制限制,进不来,出不去。8个岗位7个人,轮来轮去就这几个人,没有压力也没动力。二是体制限制,特别是垂直管理后,客观上干部只限于本系统内流动,向外流不出去。三是地域限制,一般干部不大可能跨地域交流,就是局以上领导跨县市流动也困难。因此,面对新体制新问题,要积极探索,疏通干部“出口”问题。一是年龄大的,到杠的要退下,二是表现差,工作缺乏责任心,  相似文献   
965.
本文利用“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期间“海洋4”号调查船HY_4-871、881航次在东太平洋海盆取得的底层水、沉积物、间隙水及多金属结核样品,对比研究了稀土元素(REE)在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不同物质相中的分布变化及配分特征。结果表明,在大洋氧化性沉积物间隙水中REE相对于底层水亏损。除Ce外,沉积物与多金属结核REE含量较为接近。底层水、沉积物、间隙水REE配分特征极为相似,都表现出中稀土相对于轻、重稀土的轻度分离和富集,Ce表现为负异常。多金属结核中中稀土也有类似的富集倾向,但Ce主要表现为正异常。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REE含量增加,但其配分模式不变。  相似文献   
966.
以发光细菌法监测了粤东柘林湾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生物毒性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站位的周年调查中,最低相对发光度为84%,最高为131%,各站位的表层水、底层水和沉积物的相对发光度的年均值都在100%以上,其水体和沉积物均属于低毒或无毒水平,表明该海域尚未被有毒物质污染。由于海水对海洋发光细菌的活化作用,大部分检测样品的发光度都超过对照样品的发光度。监测样品的相对发光度在周年和季节变化上没有规律性,与细菌季节变化的关系不明显,相对发光度的高低与细菌生理群数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沉积物样品生物毒性的发光细菌监测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67.
自发现具有3个隔壁的异珊瑚新类型之后,对异珊瑚各属之间的隔壁变异关系有了清楚的揭示。按照后生隔壁发育的方式,可分为具内沟的异珊瑚,即由3个隔壁的Triphyllia,5个隔壁的Pentaphyllia,直至多隔壁的Fossaphyllia系列和不具内沟的异珊瑚系列,即由4个隔壁的Quadratiphyllia,6个隔壁的Hexaphyllia,直至多隔壁的H。此外,还可出现具有轴管结构的Crepi  相似文献   
968.
The vertical fluxes and molar ratios of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Yellow Sea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ediments and sinking particles obtained by use of moored sediment traps. The POC : PON ratio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the Yellow Sea water column comes from marine life rather than the continent. The vertical fluxes of SPM, POC, PON and POP in the Yellow Sea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seas over the world, and present a typical pattern in shallow epicontinental seas. The estimated residence time of the bioactive elements showed that the speed of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of materials in the Yellow Sea is much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ocean as there was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969.
1INTRODUCTIONThe quality of water is traditionally determined by col-lectingwatersamplesandanalyzingthesamplesin a lab-oratory. However, sampling is very much hard sledding,time-consuming, slow and expensive, and easily in thecontrol of weather conditions, and does not include allwater areas. Satellite estimates of water quality havefou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s have been applied 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with varying success (DANA and RICHARD, 1999;RUDD…  相似文献   
970.
为了研究近岸海带养殖活动对水体光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山东半岛黑泥湾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21年4月和8月在该区的9站同步观测数据,分析其总悬浮颗粒物、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并计算各组分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同时采用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 (QAA)算法借助MODIS影像反演了水体总吸收系数,结合实测数据获得了黑泥湾水体吸收特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海带养殖季节表层水体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总颗粒物和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系数明显大于无海带养殖季节,且春季海带养殖区水体的总吸收系数大于无海带养殖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造成底层吸收系数较大,而在春季成熟期的海带汇聚较大量的有机物质导致中层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对较高;参考波长向红波移动,QAA_v5算法能够较好地估算该区表层水体吸收系数,且在海带养殖季节水体组分会影响到更长的波段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海带养殖对水体各组分浓度和分布、碳循环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参照,并有助于提高近岸水体组分的遥感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