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0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41.
白羊  严重玲  薛博  卢豪良  谢峰 《海洋科学》2011,35(9):107-111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2.
海鱼在一望无垠的蔚蓝色的大海中邀游,海鸟们在湛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天真的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这是人类长久以来梦想的美丽画卷。但是现在,这景象正在离我们慢慢远去,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渔民们在黑绿色的海水中无助地张望,黑色的海鸟在灰蒙蒙的天空中发出一阵阵哀鸣,孩子们两手空空地站在海滩上不知所措……“海洋生物不会灭绝”——这一人类曾经坚信不移的神话,如今正在被粉碎。有一天,人类的后代会像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不要一片发黄的天空,我们不要一片被污染的海洋!面对海洋生物大量减少乃至灭绝,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呢?过度捕捞、侵占它们栖息地,都在带给我们财富的同时带给它们灾难。现在,我们开始缅怀这些被赶出地球家园的朋友们,而将来,谁会在地球家园上来缅怀我们?  相似文献   
143.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behavior of the Attached Microbial Community (AMC) for water self-purification at different riverbeds in a typical local river. The study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problem starting with in-situ sampling. It was found that more biomass of AMC was at riffles with wider distribution than in pools. High current velocity (HCV) plays a negative rol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attachment on the riverbed, but HCV aids the community proliferation after stable attachment. External disturbances such as rainfalls and discharges from dams or reservoirs would detach the periphyton depending on the intensity of turbulence in water. However,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flock of periphyton could be restored very quickly because it was not completely removed. Thus, in order to enhance self-purification by periphyton, a suitable configuration of the riverbed must be constructed, and occasional appropriate repair along the channels would improve th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river.  相似文献   
144.
《地学前缘》2017,(4):66-77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GMGS 08C孔的3层自生碳酸盐岩(结核状)和有孔虫(底栖和浮游)开展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和AMS~(14) C测年,第1层自生碳酸盐岩δ~(13) C为-38.85‰,第2、3层的δ~(13) C介于-41.36‰~-56.74‰,平均值-51.64‰,均低于-40‰。δ~(18) O值介于2.94‰~4.18‰,平均值3.68‰,明显偏重。这表明其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产物,形成于微生物对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甲烷主要源自生物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层位的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 C值几乎同时出现极负偏,最低值分别达到-12.17‰和-9.06‰,有孔虫δ~(18) O总体上正偏,最大正偏幅度达1.50‰,说明其负偏与后期源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的成岩作用有关。自生碳酸盐岩及其与有孔虫异常碳(偏负)氧(偏正)、粥状沉积是GMGS 08C孔水合物分解甲烷渗漏的重要指标,据此推断该孔在末次冰期(MIS2—MIS3)发生过至少2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冷泉甲烷渗漏活动,分别距今36ka和31~26ka,主要发生在低海平面期,说明冷泉活动明显受海平面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5.
为分析评价一种新型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对海底沉积物中冷泉气体渗漏过程的探测能力,根据前人理论研究,结合具体实例构建沉积物中快速及慢速冷泉气体汇聚、渗漏、喷发阶段地电模型,模拟采用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理论剖面图像,并和室内实验实测剖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冷泉探测剖面图像中,含气层和渗漏通道会因冷泉气体扩散状态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电阻率异常特征,但易于识别。在慢速冷泉探测剖面图像中,浅层沉积物中气体富集区呈明显的高阻异常区,随着气体渗漏异常区逐步消失。两种喷发过程形成的微地貌特征也可在探测图像中得到反映。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是一种可以图化描述沉积物中含气层、渗漏通道及气液界面空间分布位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6.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背景及动态演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趋势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演化的地质及大气环流形势,推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并不是简单的温度变化所致,是在特定的地形格局控制下,气候环流复杂演化的结果。根据生物群落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原理,说明气温→降雨→生物群落演替是一个不同时的响应过程。然而,西北地区现实的生态环境又反作用于生态环境的演化,使得该区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化现象非常明显。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生态系统仍以草原及荒漠草原为主,维护草原植被是环境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7.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冯东  陈多福  苏正  刘芊 《现代地质》2005,19(1):26-32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是全球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部分渗漏天然气通过细菌作用转变为二氧化碳,同时海水硫酸盐被还原为硫化氢, 与孔隙水中的钙和铁结合而沉淀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的常见矿物有微晶方解石、文石、白云石和黄铁矿。冷泉碳酸盐岩常发育一些特殊的组构, 如黄铁矿环带结核、溶蚀面、平底晶洞、凝块和向下生长的叠层石组构等。碳酸盐岩特别负的δ13C值指示碳来源于生物成因的甲烷, 而18O富集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有关。冷泉碳酸盐岩中黄铁矿的δ34S值低于海水的, 这指示硫来源于微生物还原的海水硫。冷泉碳酸盐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极负的δ13C值指示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48.
149.
李昌全 《贵州地质》1990,7(4):345-351
本文叙述了黔西南地区晚石炭至早二叠世早期的Nephelophyllum—Pseudotimania群落和Kepingophyllum群落在不同相区的地层剖面,讨论了三个珊瑚组合的性质,分析了这两个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区的环境关系。  相似文献   
150.
苏新  陈芳  陆红锋  黄永样 《现代地质》2008,22(3):376-381
对2002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深水冷泉活动区水深约3000m海底获得的1块自生碳酸盐岩展开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HD-83站位岩石样品为有多孔不规则块体,属于与扩散流有关的冷泉自生碳酸盐岩。其自生碳酸盐矿物成分为镁方解石或文石,含量达全岩的17%。全岩碳同位素值δ13C为-61.403‰,氧同位素值δ18O为3.5606‰,属于甲烷冷泉喷口成因自生碳酸盐岩,甲烷来源以微生物成因为主。该岩石显微结构有泡孔状、充填通道、不规则裂隙、虫孔边缘加厚4种主要类型。通过对比,推知这些显微结构可能与甲烷分解排气释放或流体逃逸通道有关。本研究注意到在岩石的裂隙或孔道中菌丝体普遍存在,可能属于菌席的组成份子,依靠通道内流体进行化能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