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1.
湖泊大型贝类控藻与净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湖泊大型贝类控藻与净化水质的效果,本研究在太湖梅梁湾利用其土著大型贝类褶蚊冠蚌、三角帆蚌、湖螺分别在14只敞口水箱、鱼池(计3000m2)和设置在太湖梅梁湾20只围隔的自然水体中,建立贝类净化水体系统,定期测试,结果表明:1、三种贝类净化水体效果显著。在相同条件下,对水体叶绿素a单位消除量、消除率,褶纹冠蚌>湖螺>三角帆蚌; 2、鱼池系统中二龄三角帆蚌密度1.6只/m2,蚌以网袋设置在水面下30cm,时间距6月30日~9月6日,与无蚌对照池比较,水体叶绿素含量降低57.5%,悬浮物含量降低49.2%,水体透明度提高7~8cm;3、在太湖围隔净化系统中:(1)贝类生物量相同时,即50%生物量褶纹冠蚌悬挂水上层,50%生物量湖螺在底层的复合系统与100%生物量褶蚊冠蚌悬挂水上层的单一系统,历时228h,结果比较,后者的叶绿素a、悬浮物单位消除量均分别高于前者2.7%~37.4%和5.2%~26.8%。表明褶纹冠蚌在水上层的单一系统净化水体效果较好。我们在蚌对太湖围隔系统水体藻类结构变化试验的结果与该结果一致。(2)当水温(18.5±1)℃,本系统不同贝类生物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褶纹冠蚌生物量384g/m3对水体叶绿素、悬浮物消除效果相对最好,132h,分别达到407.3μg/kg·h和94.7mg/kg·h。在太湖围隔水体中,只有蚌生物量达到一定量值时,才能在有限时段内发挥对水体叶绿素a、悬浮物、藻类生物量降低消除的效果,但褶纹冠蚌生物量过大,单位消除量反而减少。我们在贝类不同组合,对太湖围隔系统水体、藻类结构变化试验的结果与该结果一致。(3)经108h后观察测量,对照组透明度为38~39cm,实验组为72~120cm,是对照组的2.3倍。而且,对照组约1/10水面出现水华,而实验组水面洁净,未出现水华。实验组贝类对叶绿素和悬浮物消除率分别达到72.0%~90.5%和59.1%~80.8%。贝类净化水体效果非常明显。(4)褶纹冠蚌在太湖试验围隔系统中,从10月17日至22日,使藻类结构产生了明显变化;1、2、3、4试验组藻类数量分别下降66.4%;84.0%;95.3%和90.1%。藻类结构中蓝藻占75.8%;微囊藻占蓝藻总量的97.2%。以上各试验组围隔系统中的蓝藻数量分别下降83.6%;91.7%;99.8%和94.4%。微囊藻数量分别下降73.1%;85.8%;100%和90.3%,所以蚌对太湖水体中藻类,特别是蓝藻、蓝藻中的微囊藻数量下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212.
在三维计算潮流场基础上,根据物质输运方程,考虑陆源排油、分散油的挥发、悬浮物对油类的吸附沉降及微生物对油类的净化作用,建立了三维油类浓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13.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找出影响变态氧产量的诸多因素及变化趋势,提出了科学的调整方法。结合具体使用情况,提出了变态氧消毒净化技术的使用条件、使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14.
作者在研究CHIMEHERB人工皮肤覆盖创面时发现;人工皮肤与创面之间先是一种液面连接,随着创面渗出的减少,出现一种凝胶状的纤维结合蛋白(FN),使人工皮肤牢固地敷贴创面.在愈合过程的不同时期,进行了组织学切片观察和创面物质的生物化学分析.证实:人工皮肤下的纤维结合蛋白与创面上的多种酶聚集,净化了内环境,为上皮细胞生长提供了营养,对烧伤创面起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15.
文蛤净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消毒海水净化文蛤,通过L9(33)的3次重复正交试验,以菌落总数的杀菌率为指标,摸索出用4倍的消毒海水[二氯化氯浓度10×10-6(m m)]在充氧状态下净化文蛤,8h换水1次,净化时间共24h的净化工艺.该工艺经中试能使文蛤肠道的细菌总数杀菌率达到70%~93%,大肠菌群的杀菌率达99%左右,卫生指标达到SC T3013 2002和GB2744 1996的规定.研究表明其净化时间必须随着文蛤污染度的增加而延长.同时进行余氯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证明净化文蛤未检出余氯的残留.  相似文献   
216.
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养殖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陆基围隔探讨了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虾的放养密度为32ind.m-2,混养不同放养密度的江蓠(120,240,360,480g.m-2)。经90d的养殖,实验统计结果表明,混养江蓠的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总产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各处理组NH4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O43-和叶绿素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混养江蓠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和提高混养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的养殖具有一定的净化产作用。在菊花心江蓠不同放养密度的处理中,在此对虾放养密度的池塘中混养江蓠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60g.m-2。  相似文献   
217.
随着环境保护和泥浆性能维护在地质勘查中越来越重要,铀矿钻探施工中对泥浆的净化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铀矿钻探单孔施工周期短、设备搬迁频繁和泥浆处理量小的特点,分别提出了一套适合砂岩型和硬岩型铀矿勘查的泥浆随钻处理工艺,并分别研制了2套小体积、模块化和智能化的砂岩型和硬岩型铀矿绿色勘查泥浆随钻处理装备。通过现场试验论证,本装备在铀矿钻探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一次配浆多孔使用和泥浆零排放的目标,节约材料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钻探施工中泥浆排放污染环境的难题。经过该设备处理后的泥浆,有害固相大幅度减少,泥浆密度降低,流变性提高,保持了较好的泥浆性能,降低了埋钻、卡钻等孔内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了孔内安全,提高了钻孔质量。设备模块化组装,搬迁运输方便,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交通条件,可在铀矿钻探施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18.
景观格局变化的水质净化服务响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机制,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总结出不同时空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水质净化服务对景观格局的响应具有尺度依赖性.相同尺度下,不同地形条件和景观基质也会使得景观格局对水质净化服务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分异性.同时,景观格局与水质净化服务之间存在阈值效应,这使得决策者进行景观格局优化与水质保护时需要更为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水质净化服务对景观格局响应的特征空间尺度不明晰、景观配置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有待加强,阈值效应不明确等问题,未来需开展多等级多尺度的对比研究,从不同侧面阐释景观格局与水质净化服务作用的特征尺度,发展能表征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加强景观配置对水质净化服务影响的研究,深化不同影响因素下,两者之间空间分异特征探索,探究水质净化服务对景观格局响应的阈值识别方法,有效地判定阈值,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19.
保德煤矿大盘区工作面采前瓦斯超前治理模式要求井下定向长钻孔能够沿煤层钻进3 000 m以上,针对现有技术装备在超长定向钻孔施工中存在滑动钻进困难、进水水路压耗大、有线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距离受限、冲洗液无法循环利用等问题,开发了煤矿井下基于螺杆马达水力加压和超长钻具正反扭转给进的滑动钻进减阻工艺、基于回转钻进倾角控制和侧钻分支的复合钻进轨迹控制技术,设计了低压耗进水水路系统、泥浆脉冲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和冲洗液净化循环系统,结合保德煤矿生产需要,完成了主孔深度3 353 m、孔径120 mm的顺煤层超长贯通定向孔。钻进效果表明:滑动钻进减阻工艺有效降低了给进力,显著提高了深孔滑动定向钻进能力;基于复合钻进的轨迹控制技术,保证了钻孔轨迹沿煤层定向延伸,并提高了钻进能力和钻进效率;泥浆脉冲无线随钻测量信号长距离传输稳定可靠,克服了有线随钻测量信号传输的局限性;井下冲洗液净化循环系统净化效果良好,实现了井下定向钻进冲洗液循环利用。研究成果对支撑煤矿大区域瓦斯超前治理、以孔代巷工程、水害防治及地质勘探等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0.
袁立明 《地球》2012,(3):65-66
2012年1月31日,福建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湾口村段,浩浩荡荡的水葫芦延绵闽江近10公里,如同草原。2011年,该镇400多养殖户的网箱遭遇大面积死亡现象损失上亿元,今年养殖区又遭水葫芦围困鱼苗都无法放养。"如果今年连鱼苗都放不了,我就连银行贷款的利息都还不了,我只有跳江了。"湾口村的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