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罗孝桓 《贵州地质》1997,14(1):46-54
笔者从事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普查找矿与勘探工作10余年,深刻地体会到断裂构造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决定在金矿体的就位空间,铸就了金矿体的形态和产状,这里,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金矿区主要控矿断裂构造的深入观察,应变测量与综合分析,探讨控矿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金矿体就位的控制机理,以揭示和论证矿体赋存空间与特殊的构造部位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强调在金矿的普  相似文献   
112.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是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构造以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高压矿物的榴辉岩、面理化超基性-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为特征,具有复杂的变形组构和变形历史。最终形成布丁-基质或残斑-基质结构。深入研究超高压-高压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对分析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折返过程及碰撞造山动力学,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笔者从事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普查找矿与勘探工作10余年,深刻地体会到断裂构造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决定了金矿体的就位空间,铸就了金矿体的形态和产状。这里,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金矿区主要控矿断裂构造的深入观察、应变测量与综合分析,探讨控矿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金矿体就位的控制机理,以揭示和论证矿体赋存空间与特殊的构造部位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强调在金矿的普查勘探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对控矿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要素等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4.
香花岭矿田一号锡多金属矿化带中矿体与花岗岩体空间关系的统计研究发现:最有利于锡多金属矿体定位的空间条件是控矿断层与岩体交线上方160米左右范围的构造空间;相对较大和稳定的成矿温度场和较开放的环境是锡多金属矿体富集的重要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15.
脉状金矿床断裂容矿空间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及控矿规律研究,是开展脉状金矿床深部矿体预测的前提。以断裂几何学控矿规律解析为基础,利用矿山勘探、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地质勘探数据,模拟断裂运动及由此产生的容矿空间,为查明可能的断裂运动方式和控矿规律、进行深部盲矿体预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6.
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层位于尼木、当雄、谷露一带,长240km,总体走向NE,倾向SE,由力学性质、运动方式不同的三大段构成。晚第四纪以来,该断层强烈活动,目前能比较确定的活动次数至少有6—7次;断层切断一系列地质、地貌体,留下了丰富的位移现象;晚第四纪以来,平均水平滑动速率4.2mm/a、垂直滑动速率3.5mm/a。沿断层观察到多次古地震和历史地震的地表破裂;现今地震震中主要位于该断层附近,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也与该断层的走向一致。表明该断层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强烈活动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17.
北京西北狼山—黄柏寺断裂带几何学分段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程绍平  杨桂枝 《地震地质》1991,13(4):289-305
  相似文献   
118.
本文讨论了矿体几何制图数据的特点及常用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了游动中值与游动平均的修匀效果及优缺点,研究了基于Huber-M估计的稳健游动平均修匀与稳健趋势面分析方法。理论分析、实例计算、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异值影响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它们既保留了传统数据处理的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某些不足,在剩余不服从正态分布时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9.
通南巴背斜发育于四川盆地东北米仓山冲断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合部位, 其形成与演化受到米仓山与大巴山的联合影响, 然而目前其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认识尚且不清楚, 精细研究通南巴背斜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对于揭示背斜成因机制以及认识陆内构造变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覆盖通南巴背斜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复原等方法, 精细刻画出通南巴背斜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并建立构造模型, 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 通南巴背斜总体具有"东西分段、上下分层、早晚期构造叠加"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 1)受控于三叠系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志留系泥岩局部滑脱层以及前震旦系滑脱层, 通南巴背斜分为上、中、下、深4套构造层, 表现为多层滑脱变形特征, 其中, 中部构造层变形强度最大; 2)深部(前震旦系)构造楔发育于整个通南巴背斜, 其个数和几何学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上覆背斜形态以及分段性背斜高点差异; 3)位移沿楔端点向前传递过程中, 受到川中刚性基底的阻挡, 背斜前翼旋转, 形成次级褶皱调节断层; 4)通南巴背斜晚期受大巴山向西南推覆挤压的叠加作用, 表现为中部构造层在东北段发育一系列双重构造和叠瓦构造, 并导致嘉陵江组以上地层被动变形褶皱.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地倾斜面上任意一点处的几何学进行较全面的研究,给出了地倾斜面上一点处的方位函数、倾斜不变量以及根据非正交组合的地倾斜观测值计算地面倾斜及其方位角的通用公式,对进行地倾斜观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