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6 毫秒
71.
逆冲断裂及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定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定量化研究是当前构造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着重介绍了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构造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定量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提出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2.
红河断裂带莺歌海段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河入海后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是当前红河断裂带研究的薄弱环节.结合莺歌海地区重力和地震资料解释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红河断裂带莺歌海盆地内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根据莺歌海盆地沉积中心迁移规律获得了红河断裂带的年代学数据.研究认为:红河断裂带在入海口附近分叉,其中Tien Lang断层折向NE,呈马尾状展布;在莺歌海盆地内红河断裂带分支为A(Ⅰ号断层)、B、C和D(莺西断层)4条断层,其中A断层是最主要的一条分支断层.莺歌海盆地内的分支断层均呈近NW-SE走向,延伸420~500km,其地震解释剖面上发育的典型花状构造和马尾状Tien Lang断层共同指示该断层具有走滑运动性质;红河断裂带对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沉积中心变化规律揭示红河断裂带在30~15.5Ma期间具有左行走滑运动性质,15.5~5.5Ma期间为左行向右行转换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反转作用,5.5Ma以来具有右行走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73.
奥雷褶皱冲断带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但对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与演化认识不清。利用覆盖全区的2D和3D地震资料、钻井和地质信息,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地质研究成果,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对地震资料进行了闭合解释,系统分析了该区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奥雷褶皱冲断带沿走向可以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3段,其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①沿倾向从NE向SW具有变形层次渐浅、卷入层系渐新、变形程度渐弱的变化特征;②沿走向从NW向SE表现为扩展范围渐小、前陆沉积层系渐新、构造变形时间渐晚、缩短率渐大、缩短量渐小的特征;③西段和中段垂向上分层解体,东段为继承性变形。本次研究将助力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油气勘探,并为澳大利亚北缘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盆内证据。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为例,对野外露头中的槽状交错层理进行识别和观测。根据其几何学特征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根据其岩性特征和槽的组合分为单岩性槽状交错层理和复合槽状交错层理。沉积水动力学分析表明可以从槽状交错层理特征中的粒序、低角度斜层和逆向层理提取可靠的古流信息。根据槽状交错层理几何学特征指示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古流格局比较复杂,东北部水流自北东流向南西;西南部古流主要来自南东方向和北东方向,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斜坡处于持续沉降时期,为一沉积坳陷。  相似文献   
75.
沉积构造是沉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泥裂作为物理成因中的暴露成因构造,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此次研究 以甘肃敦煌阿克塞河和党河地区的泥裂为研究对象,根据泥裂多边形平面形态特征和边缘形态特征划分泥裂的类型,表征 不同类型泥裂的几何学特征,总结泥裂发育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几种特殊泥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敦煌地区 发育矩形泥裂、圆形泥裂、不规则泥裂、复式泥裂以及边缘翘起型泥裂;泥裂的发育受到温度及其变化、泥质沉积物的性 质、上下物质的差异、含盐度和后期生物改造的影响;矩形泥裂多发育在倾斜地层之上;边缘翘起型泥裂泥质沉积物一般 较薄,沉积物底部为松散的粉砂岩,其形成一般经历初始阶段、破裂阶段、分离阶段和翘起阶段四个过程;复式泥裂反映 了古水体、古气候的多期次变化,对古环境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Positional error of line segments is usually described byusing “g-band”,however,its band width is in relation to the confidence level choice.In fact,given different confidence levels,a series of concentric bands can be obtained.To overcome the effect of confidence level on the error indicator,by introducing the union entropy theory,we propose an entropy error ellipse index of point,then extend it to line segment and polygon.and establish an entropy error band of line segment and an entropy error do-nut of polygo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ntropy error index can be determined uniquely and is not influenced by confidence level,and that they are suitable for positional uncertainty of planar geometry features.  相似文献   
77.
本文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山西及邻区水系与黄土冲沟作了分析,发现水系与冲沟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该区构造活动性的强弱,分维值的分布定量地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背景及各区域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在构造活动强的区域,分维值高,反之则低。按分维值的大小山西断陷带分成南中北三段,以中段介休-临汾一带的分维值及反映的构造活动性最强。该区分维值的分布及反映的构造活动性有从四周向中间增强的特点,增强区与强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8.
阿尔金断裂带的几何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79.
胶东半岛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伟  Michel Faure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03,38(4):495-505,518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5个地质单元,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1)板岩——砂岩单元;2)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4)超高压变质单元,它经历了超过15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5)片理化的混合岩穹隆单元,其为超高压变质单元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这些构造单元均经历了相同的变形,具有NW指向的剪切特征。对比大别山构造学的研究结果,这种变形特征代表了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过程中的运动学表现。混合岩穹隆中所残余含柯石英榴辉岩表明了胶东半岛和苏鲁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烟台——青岛——五莲断裂不是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缝合带。  相似文献   
80.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抽象模型,反映着地表的复杂地理现象。地图学的传统数学分析方法立足于欧氏几何、多元统计学和线性化技术,它建立在还原论支配下的简单性原则基础上,无法进一步提供更加有效的分析机制。分形几何学作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三大前沿理论之一,为现代地图学研究的定量化、系统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