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在大数据时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实现了对地球表层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最为真实、量化、全面覆盖又快速更新的数据化记录,可为地理空间认知研究的新发展奠定时空信息聚合与挖掘计算的基准。地理图斑是影像空间映射到地理空间中对于地理实体的抽象化表达,是构建地理场景和承载地理空间各类信息进而开展模式挖掘的最小单元。本文以地理图斑为基本对象,通过分析其中视觉模拟、符号推测等几类机器学习的协同计算机制,从空间、时间与属性等维度构建了集“分区分层感知”、“时空协同反演”、“多粒度决策”三者于一体的地理图斑智能计算模型,并以在贵州息烽县、广西江州区开展的农业种植结构制图与规划决策为应用案例,探索了地理图斑分布、生长以及功能3种模式的挖掘方法,并进一步设计了动态视角下开展图斑动力模式挖掘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2.
滩坝砂是港中复杂断块油田沙一段重要储集层,滩砂和坝砂在砂体厚度及后期产能方面差异明显。为揭示港中油田富油砂体复杂的分布特征及控油模式,从动静态资料入手,逐次重点分析区内砂体、有效储层、油砂体的纵横向分布变化,引入并界定港中油田富油砂体概念、标准。研究认为,港中油田滩坝砂富油砂体具地质储量大,单井日产高,原始地层压力高、稳产时间长的特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板3油组和滨Ⅰ油组等5个主力单砂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南四断块、北三断块。探讨了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受控因素及分布模式,指出沉积相控、成岩控油、断层控油、微构造控油及构造-岩性控油是港中油田滩坝砂油气富集5种主要控油模式。  相似文献   
23.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洋流"内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但由于各版本教材对该部分的编写结构差别较大,教师对课标解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困惑。笔者尝试解读课标,对比各版本教材,辨析其中的困惑点,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4.
在油气勘探实践中,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油气勘探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转变,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与认识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已不能有效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从非常规油气成藏条件来看,"源"不只是生成油气的岩石,而且是勘探的储集层和目的层;致密岩层也可以成为有效储层;非常规油气的封闭机制与常规油气不同;连续和准连续成藏不需传统圈闭条件;滞留和短距离运移均可成藏;保存条件的评价方法也与常规油气不同。从油气成藏机制而言,非浮力也可成藏,且是以大面积、连片富集成藏为主;从赋存状态而言,油气除呈游离态赋存外,还可以呈吸附态、溶解态等方式赋存;从富集分布模式而言,油气除在圈闭和高点富集成藏外,盆地的洼陷、斜坡均可富集成藏并达到满凹含油。世界上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4倍以上,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5.
K/T界线铂族元素丰度异常与地外撞击事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遍布全球的K/T界线粘土层不仅存在着铱的丰度异常,其它铂族元素的含量也异常高,并且基本上保持着类似与地外物质中的丰度分布模式,实验表明,在粘土层中铂族元素主要呈可交换离子相和难溶金属相的形式存在在,而在硫化物和硅酸盐相中的含量却很低,这与铂族元素来源于地外物体撞击的成因解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6.
27.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 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 μm和70~650 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2 μm的组份可能与湖泊的生物化学成因有关。上述各组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各自代表的环境意义也不同:<2 μm和2~10 μm部分反映了湖泊淡化-咸化程度和水量变化过程。10~70 μm部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强度;70~650 μm部分反映了尘暴天气的程度。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很好地验证了ISL1A孔样品粒度各个组份划分的准确性,并可反演92.9 ka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8.
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细分对比标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以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高弯曲流河沉积为例,充分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测井资料,研究储层细分对比中的标志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应用。首先,介绍了馆1+2砂层组的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等宏观特征;接着,利用感应电导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的响应特征寻找细分对比标志;然后,将选取的标志联合使用得到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的顶面构造图。结果表明:研究区缺少全区性标志,但存在局部性标志;局部性标志有泥岩类、砂岩类、"钙质尖"类、砂泥组合类等4类;泥岩类标志表现出高感应电导率特点,砂岩类标志表现为低电阻率,自然电位曲线呈"箱形"或小型的"钟形","钙质尖"类标志表现为高电阻、高微电阻、低声波时差,低自然电位值的尖锋,砂泥组合类标志表现为感应曲线特征的可对比性强;泥岩类和砂岩类标志分布面积较大,呈局部连片状;"钙质尖"类和砂泥组合类标志分布面积较小,呈条带状;上述4类标志在平面上的叠合分布完全覆盖研究区。总之,充分利用好局部性标志,同样能够很好地进行类似地区的储层细分对比。  相似文献   
29.
海洋鱼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Avise的5种物种分布模式及中性溯祖理论。并回顾了近年来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鱼类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海洋鱼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运用1个样/1km2、1个组合样/4km2,1个样/(100~1000)km2、1个样/(1000~10000)km2的采样密度系统研究了泛滥平原沉积物的超低密度采样代表性。通过对Sb、As、Ag、Pb、Sn、Na2O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W的地球化学特征在不同采样密度间的信息传递,证明了用1个样/(1000~10000)km2的采样密度,采集的泛滥平原沉积物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