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科研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借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示踪物源的方法,对冲积平原景观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冲积平原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规律大同小异,表明冲积平原区成壤母质特性基本相同。利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细微差异能够有效判别成壤母质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2.
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较好,其中储、盖及其组合条件优越,油气条件中等,圈闭及运移条件中等—偏差,油气藏保存条件中等—偏差。在库车坳陷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其余广大地区,在组合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藏)群。本区中、新生界油气田(藏)的分布具三种模式。目前区内从震旦系至上第三系9个层系内发现的规模不等的油气藏,有80%集中在中、新生界内(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斜坡带),证明其有广阔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43.
Guizhou is one of the dominating karst regions,where laterite is widespread,in China.Seventy-two laterit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welve laterite sections in the karst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which are possessed of typical subtropical karst geom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features and have evolved completely from dolostones and limestones.In terms of the major,trace and REE deta for thd samp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ite in the karst areas with an attempt to disclose the geochemical process and evolutionary rule of laterite formation.There have been involved three important pedogenetic geochemical precesses in the formation of laterite in the karst areas:(1)enrichment of silicon and aluminum and depletion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2)enrichment of iron and manganese;and(3) enrichment of aluminum and depletion of silicon.Dur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laterite,obvious enrich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u,Pb,Zn,Ni,Co,Cr,Pb,F,Cl,and As can be observed,but for the rare-earth elements,their enrichment is remarkable against a weak differentiation.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lateri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its parental carbonate rocks.  相似文献   
44.
该文研究了桂东北地区三种不同类型铀矿床中沥青铀矿及其围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三种类型铀矿床的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十分相似,这反映出它们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可能近似。沥青铀矿与含矿围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类同,说明成矿物质主要由围岩本身提供;有可能根据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来追溯铀源。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本刊1986年第5期刊载叶树林同志的文章提出几点意见。指出该文所述氡的分布模式与同文所述实践结果相悖。同时还指出表示氡分布的数学模型的应用条件和该数学模型的立条件不同以及后者建立的前提条件违背了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46.
谢学锦 《江苏地质》2003,27(3):129-139
勘查地球化学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应用地球化学虽经多年发展,但它仍不能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重大问题。全球观点、地球化学图是促使应用地球化学起巨大作用的最基本东西,否则,应用地球化学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发展,勘查地球化学应该进入应用地球化学的行列。2l世纪以来,勘查地球化学已发展到应用地球化学,从研究分散模式发展到研究分布模式,从只研究成矿后的地质过程发展到研究从地球形成开始的所有地质过程中所有元素的行为,从局部到全球,从资源到环境,从发现、开发、监控到修复,从岩石圈、土壤圈到水圈、生物圈、人类圈。这样的发展趋势必将为应用地球化学解决环境和资源的重大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7.
叙述了大别造山带主要岩石类型及热源体周围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研究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和地质意义,并根据六安-蔡河地学剖面微量元素和收集的地球物理、同位素年龄等资料,对该剖面构造岩性单元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48.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物源辨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上广泛分布着相对均一(通常3~5m)的红色风化壳,是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成因及其物源长期存在争议。作者最近在黔西、黔中、黔北和黔东等地选取了数十个岩溶台地垄岗之上红色风化壳剖面,运用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物质来源及成因,认为它们与下伏基岩有明显的继承性,是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原地风化残积的产物。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往往没有明显的半风化过渡带,剖面主体由成分均一的全风化土层构成,仅在土层之下有数厘米到十多厘米厚的碳酸盐岩岩粉层出现,岩-土界面清晰、突变。但一些风化壳中偶尔可见原岩中的风化残余物,如花  相似文献   
49.
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大文 《地球化学》2002,31(6):539-548
地球化学块体是地球上某种或某些元素高含量的巨大岩块,它们是地球从形成与演化至今不均匀性的总显示,为大型至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供应条件。应用勘查地球化学的方法手段。从元素的角度能够将这些地球化学块体勾绘出来,从中到这种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能够为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其所必需的足够的物质供应量的新认识,通过对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RGNR)所覆盖的全国600多万km^2的国土面积上获得的高质量海量元素分析数据的综合研究,发现了比传统意义的分散晕分散流更为宽广的地球化学模式;区域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巨省和地球化学域,这种更为宽广的所谓套合着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实际上是地球上富含各种金属的巨大岩块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地表的表现,而追索某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则可揭示该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依此思路发展了一整套的矿产勘查新战略;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并应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项目中,尽管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尚在初期阶段,但这一概念改变了建立在点源分散模式上的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也为矿床学,成矿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开拓了眼界,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0.
137Cs技术定量侵蚀速率常用模型及其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永春  王世杰 《山地学报》2002,20(5):600-605
土壤侵蚀将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其它环境危害,侵蚀危害的评估需要关于侵蚀速率和侵蚀的时空分布模式的大量信息。^137Cs具有独特的输入来源和地球化学性质,使其它为研究自^137Cs首次沉降以来约3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最优示踪剂。比例模型、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基于^137Cs地表富集的质量平衡模型、剖面分布模型是近年来常用的几种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这些模型都是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这些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文章对多数定量模型所含的假设条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