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1810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804篇
地质学   3075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24年   7篇
  192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图切剖面图是地质工作中最常用图件之一,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们都着力于自动化图切剖面的开发与研究,却忽略了在未赋高程属性的纸质图、光栅图或矢量化底图上实现图切剖面的研究,在计算机制图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或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非专业制图的地质技术人员,还离不开传统习惯来完成图切地质剖面工作,笔者基于传统手工作图思路,探讨在Au-toCAD上二次开发实现图切地质剖面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2.
考虑应力历史的岩石单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保  冯夏庭  潘鹏志 《岩土力学》2013,34(6):1629-1635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不同围压加、卸载和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的渗透试验,研究应力历史对裂隙渗透性能演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围压加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围压越小,流量越大,随着围压上升,裂隙渗流流量持续减小,但随着围压的进一步增大,流量的减小有减缓的趋势。在围压相同以及渗透压差相同的条件下,单裂隙花岗岩在卸载条件下的渗流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其渗流流量明显降低,且卸载过程中渗流流量与渗透压差开始偏离线性关系。从试验前、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值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法向应力挤压以及渗流流体的冲蚀作用,试验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明显降低。卸载的过程中,裂隙渗透性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表明在法向应力和流体冲蚀的共同作用下,裂隙产生了不可恢复的非弹性变形。  相似文献   
953.
为定量描述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及其特性演变规律,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变形的量化关系,对广西高峰矿石灰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拉伸和劈裂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将模糊自相似分维概念引入岩石的声发射试验分析中,就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所表现出的自相似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压应力作用下石灰岩声发射出现短暂的"钝化期",其声发射事件率及能量率模糊容量维记数曲线出现了"最小—回升"现象;在劈裂条件下石灰岩声发射事件频发且其声发射参数序列同样存在模糊自相似容量维特性,但其模糊容量参数的演化过程未能观测到"最小—回升"现象;在直接拉伸试验中,由于"胶结、引力"材料声发射活动具有瞬发性,不易监测,本次试验可测范围内无法计算其分维数,因此在拉伸条件下岩石试样是否具有自相似性演化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4.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推断了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致以安县为界,位于龙门山北东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而位于龙门山西南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西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这个特征同样揭示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北东段带有明显走滑性质的特征.研究还显示,靠近龙门山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交汇区附近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比较离散,这可能是由震源区局部的复杂地质构造引起,与该地区复杂的主压应力方向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955.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多分量叠前逆时偏移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隐蔽油气藏在增储上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多分量偏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从二维弹性波速度\|应力方程出发,通过在时间上的二阶差分和空间上的交错网格高阶差分对方程进行离散,得到弹性波交错网格高阶差分的多分量逆时偏移算子.在激发时间成像条件的应用过程中引入Poynting矢量进行成像并消除逆时偏移所引起的低频干扰,在此基础上实现了VTI介质中二维弹性波叠前多分量逆时深度偏移.理论模型的偏移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地层进行准确成像,并可以消除逆时偏移所引起的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956.
按照震源地震波能量辐射原理,在断层面上任意一点由破裂或滑动而产生的地震波能量ES、地震矩M0及相应的视应力sigma;a都应大于零.在近期研究中发现Poldo等在震源参数反演求取断层面上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所采用的视应力约束方程出现了ldquo;视应力取值小于零rdquo;的情形,其负值被解释为对地震波辐射能无贡献的耗散能,可合并至破裂能部分。数学上的表述并未影响到反演结果,但从能量守恒观点上讲,这样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进一步讲,由此表述所求得的辐射能量ES大于由能量分配原理所得结果. 根据能量分配准则,指出出现负值视应力是不合适的,并给出了表述视应力随断层滑移过程变化的替代方法,同时提供了求解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57.
The November 14, 2001 Ms8.1 Kunlun Mountains earthquake in northern Tibet i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occurring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since 1950. We apply a three-dimensional (3-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procedure to model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fields of the earthquak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We then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stres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s8.1 earthquake and the intensive aftershocks. Our primary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is centralized around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And the attenuation of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on the south side of Kunlun fault zone is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north side. The calculated coseismic stress field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calculated maximal shear stress field is centralized around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the directions of the coseismic major principal stress are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background crustal stress field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It indicates that the earthquake relaxes the crustal stress state i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Finally, we study the stress interaction between Ms8.1 earthquake and its intensive aftershocks. The calculated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f the Ms8.1 great earthquake are in favor of triggering 4 aftershocks.  相似文献   
958.
对走滑断层、逆断层破裂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断层破裂所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其分布图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959.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近几年来地震动态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地震动态应力触发问题的提出;地震动态应力触发存在的证据(包括地震频度图中探寻被触发震群和独立地震、数字滤波后新发现的被触发地震和形变仪器记录的同震变化和应力阶跃等);地震动态触发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等.还提出了目前动态应力触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近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0.
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8.5级地震,9月13日其西北边又发生了8.3级地震,震后在附近还发生了一系列6级以上强震。该文依次计算了苏门答腊8.5级地震后各次地震前其所在主破裂面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2007年苏门答腊8.5级地震的后续强震都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显著增加区,其应力变化值均大于0.01 MPa,即后续强震可能都是被触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