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侧向刚度对高位拱式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指出了等效刚度比对高位拱式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等效侧向刚度比对结构的自振周期及上部结构的振型曲线影响不大,而对结构的绝对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影响较大;等效侧向刚度比为0.8~1.2较合适.除此之外,还应使转换层本层的侧向刚度与转换层相邻上一层的侧向刚度比大于0.6.  相似文献   
92.
肖俊华  赵锡宏 《岩土力学》2016,37(6):1680-1688
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简称SWFC)实测沉降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坑底的回弹、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并通过沉降推测上部结构刚度的变化情况。软土地区深埋桩筏基础沉降与加荷速率、基坑回弹、附加应力在桩长及桩下土中的传递、基坑降水与停止降水等多种因素有关。基础沉降-时间关系曲线并非理想的双曲线,即使是施工加荷速率相对稳定时。建筑物施工初始阶段沉降速率较小,与深基坑回弹密切相关,建筑物接近封顶时往往沉降速率较大,可能与附加应力传至桩端以下土中有关。沉降过程反映4.5 m的厚筏为弹性体,上部结构刚度对筏板刚度具有贡献性和有限性,上部刚度是随着施工的进程逐步形成。采用3种方法对SWFC进行沉降计算反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运用上海规范采取合适的经验系数(0.40~0.55)、考虑70%的水浮力,利用明德林解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深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计算中不能过大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
对索的准确模拟有时应考虑弯曲刚度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弯曲刚度对悬索静力构形的影响,分别推导了两端固结和两端铰接边界条件下水平悬索面内自由振动的解析解,并修正了已有文献中的不足之处,该解在理论上较已有解析解更为准确,它可看作是已有文献在均匀索情况下的解析解.本文推导的解析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4.
将框架结构等效为剪切型模型,采用三线型刚度退化模型,考虑累积损伤效应对结构刚度产生的影响进行结构时程分析,并利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模型计算得到结构的损伤情况。表明结构的第一层损伤最为严重;地震序列不同,引起结构的损伤值也不相同。建议在结构设计的第二个阶段,考虑材料的累积损伤和地震能量吸收与耗散,更能体现出结构的最不利反应状态,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结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95.
离散元微观参数对砂土宏观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散元商业软件PFC2D对密砂和松砂试样共进行了66组双轴压缩试验,试验中改变颗粒接触刚度和粒间摩擦系数以探究离散元微观参数对试样宏观参数(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的影响,其中颗粒法向刚度变化范围为1.5×108~1.5×109N.m-1,粒间摩擦系数变化范围为0.1~0.7 N.m-1。结果表明:颗粒接触刚度对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影响且对密样影响程度大于松样,而对内摩擦角基本无影响;粒间摩擦系数对试样弹性模量有明显影响且对松样的影响程度更大,对密样和松样的内摩擦角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综合考虑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典型滞回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双向地震作用下平面不对称结构非弹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平扭耦联Bouc-Wen模型.该模型采用圆形屈服面来描述双向抗侧恢复力之间的耦合效应,而采用锥体或球体屈服面来描述双向抗侧和抗扭恢复力之间的耦合效应,并结合69条强震记录,定量地分析了平扭耦联效应对平面不...  相似文献   
97.
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层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用Etabs软件建立1个高层抗震结构和4个具有不同扭转特性的高层隔震结构的空间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以验证此原则上部结构质量中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的重合与否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程度,而后考察偏心高层隔震结构在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地震作用的减小,扭转效应要远小于原抗震结构,且隔震本身对于结构扭转效应的抑制效果要好于上述原则;扭转效应的减震率大于平动效应的减震率。布置在隔震层平面外围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层的扭转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节点刚度对单层柱面网壳地震响应及内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先采用壳单元Shell163建立了单层柱面网壳模型,同时利用壳单元模拟了焊接空心球节点,并通过计算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合理性。然后,通过调节空心球节点的厚度,考察了节点刚度变化对单层柱面网壳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震作用下节点刚度变化对网壳节点响应与杆件内力的影响均较大,建议在进行此类结构的动力分析时考虑节点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黏弹性地基中PCC桩扭转振动响应解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土体材料的黏性阻尼和桩-土扭转耦合振动,把桩看作一维杆,将土体视作三维轴对称黏弹性介质,对黏弹性地基中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PCC桩)扭转振动频域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Laplace变换和分离变量的方法求得了桩顶扭转频域响应解析解。将所得解完全退化到实心桩的解,并与经典平面应变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解析解的合理性。分析了桩长以及土体黏性阻尼系数对桩顶速度导纳和复动刚度的影响,得到了各参数对桩扭转振动特性影响的规律。分析表明:桩周土黏性阻尼系数增大可以显著提高桩顶扭转复动刚度和减小速度导纳振荡幅值,而桩芯土黏性阻尼系数的影响不明显;桩长越长,桩顶复动刚度越大,速度导纳振荡幅值越小,但当桩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再继续增加桩长,桩顶复动刚度基本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0.
变刚度隔震保护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距离隔震层一定位移处设置由弹簧和与其串联的限位挡板组成的变刚度保护装置作为第二道防线,成功地进行了五层框架的变刚度隔震保护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变刚度隔震保护装置能有效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减小隔震层的变形,使之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