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46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诸广山岩体南体中段花岗岩类锆石标型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矿物学报》1989,9(3):269-275
通过对诸广山岩体南体中段花岗岩类锆石标型特征研究,表明锆石可划分出二个世代,锆石晶形发育明显受岩浆介质中锆的浓度及变化的影响。花岗岩的副矿物组合类型不同,锆石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副矿物组合类型花岗岩,锆石特征随花岗岩从早到晚演化而呈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2.
目的:观察银黄清肺胶囊治疗无症状及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362 例新冠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42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黄清肺胶囊治疗。观察2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中医证候积分、重症/危重症转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2%(236/242),对照组为95.00%(114/12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为0分。2组均未见重症/危重症转化情况。结论:与单用标准治疗方案相比,联合银黄清肺胶囊能更有效地缩短无症状及轻型/普通型新冠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核酸转阴时间,改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223.
张娟 《矿床地质》2021,40(1):169-173
西秦岭双王金矿床以大量发育角砾岩型矿石为特征,金与碳酸盐矿物密切共生,在角砾岩之间呈胶结物产出,显示出强烈的幔源特点.长期以来,这种罕见的矿床类型的成因一直困扰着矿床学家.最近,在双王金矿床深部坑道内新揭露的碳酸岩墙,有可能为揭示这一科学难题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文章选择碳酸岩和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薄片观察及TIMA扫...  相似文献   
224.
文震  党志  宗敏华  赵金华  李靖 《海洋通报》2006,25(6):26-29,46
考察超临界CO2萃取、乙醇萃取两种方法制备的南海产多棘海星皂甙的溶血过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指数,结合红细胞形态血观察,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制备的海星皂甙都具有明显溶血作用,超临界CO2萃取、溶剂萃取的海星皂甙溶血指数分别为19231,12821,超临界CO2萃取的海星皂甙保持了更强的细胞毒性,这为海星皂甙制备工艺的选择,探索其物质基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5.
226.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从福建宁德地区患病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分离出3株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等研究,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其中2株致病菌归为哈维氏弧菌,另一株为腐败假单胞菌。药敏实验的结果表明,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7.
光合细菌对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黄美珍 《台湾海峡》1999,18(1):92-94
本文主要介绍5株光合细菌对3株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其抑菌效果不同,在普通培养基中No.3PSB对副溶血弧菌和河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TCBS培养基中,则无抑菌效果,在培养基I中,No.1和No.2 PSB对3株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8.
王训练  林善园 《沉积学报》1999,17(3):331-338
层序的空间分布是否具有全球性,地史时期海平面变化是否具有全球等时一致性,是层序地层学的根本问题。上扬子地台南缘不同沉积相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沉积层序研究表明,不同级别的层序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和对比范围,虽然形成各种级别层序的海平面变化基本上是全球性的。本文把空间分布,特别是在不同沉积相区的分布作为定义和识别各种级别层序的一个标准。正层序( 三级层序) 的分布可能是全球性的,至少可以在同一大陆边缘的不同相区辨认,并能进行远距离对比,有些甚至可以进行全球对比。一般来说,亚层序( 四级层序,时间间隔0.5 M a~ 1.5 M a) 在不同的沉积相区对比比较困难,虽然有些亚层序的空间分布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亚层序至少应当在一个沉积相带内可以普遍识别和对比。更高级的层序,包括副层序( 五级层序,即Wang 和 Shi 1996 年使用的亚层序) 和小层序( 六级层序) 的分布是区域性的或地区性的,它们可能分别反映米兰柯维奇旋回的长周期和短周期。正层序和亚层序一般可在不同沉积相区识别,而副层序和小层序一般仅能在浅海相区识别,在斜坡和盆地相区则不易辨认。  相似文献   
229.
将抗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特异性卵黄抗体(AHPND-VpIgY)应用于育苗生产,通过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弧菌总数、相对保护率和育苗成活率,评价了AHPND-VpIgY在育苗期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体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0.1g/m3和0.2g/m3AHPND-VpIgY组的相对保护率为35.7%和57.2%,两者均显著高于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组(P0.05);两组的育苗成活率为50.8%和57.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9.1%和25.6%。各实验组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及弧菌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水质无影响。综上,特异性的AHPND-VpIgY能在不改变水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的存活率、相对保护率和育苗成活率,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苗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30.
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虽然大多数环境菌株并非致病菌,但它们常常携有毒力基因,从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文从黄海(山东青岛)海水中分离到一株副溶血弧菌D3112,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溶血实验和人工感染实验等。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D3112并不含有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标志溶血素基因tdh和trh,这与PCR检测结果一致,但含有其他溶血素基因以及多种毒力相关基因。生物学实验显示,该菌可产生明显的溶血现象,而且具有蛋白酶、明胶酶、脂酶和淀粉酶活性,但是缺少卵磷脂酶活性。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副溶血弧菌D3112具有致病性,感染斑马鱼的半致死剂量约为5×105CFU。药物敏感实验证明了D3112具有多重耐药性。本文对海洋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D3112同时开展了基因型和表型研究,为准确评价环境细菌的潜在致病性提供了有用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