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392篇
海洋学   54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78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水环境管理由水质目标管理向流域水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依据。根据辽河流域大尺度水生态空间格局分异的自然属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生态环境分区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辽河流域水热比(P/T)、径流深(RD)、数字高程(DEM)、多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水文地质(RP)等自然因素、河流水环境因子及水生生物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CCA),筛选出DEM、RD、RP、NDVI指数作为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的主要因子,并依此建立了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指标体系与分区技术方法。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可分为4个水生态功能一级区,即西辽河上游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冀北山地丘陵水生态区、西辽河中下游西辽河平原水生态区和辽河中下游平原水生态区及浑河—太子河上游山地丘陵水生态区。辽河流域多年历史数据与野外水生态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流域内鱼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为辽河流域水生态综合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技术方法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空气负离子具有调节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等生物效应,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同时负离子还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在喀斯特洞穴中负离子含量高,也造就了洞内洁净的空气。喀斯特洞穴康养就是依托于洞穴环境与小气候而开展的疗养、康体、休闲等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本文采用指数分析法,从人体感受与环境卫生学角度选取人体气候舒适度指数、空气清洁度指数和空气负离子富含度指数构建喀斯特洞穴康养功能指数(CRFI)并以贵州红果树景区天缘洞为实例,来评价喀斯特洞穴的康养适宜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三个指标权重分别为0.142、0.286、0.572。根据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的洞穴环境连续监测数据发现,天缘洞洞内氡浓度年均为610.26 Bq.m-3,洞内CO2浓度年均521.900 ×10-6,符合国际辐射安全要求,满足洞穴康养开展的前提条件;洞内年均温为14 ℃,相对湿度大,人体气候舒适度相对较低;洞内正负离子含量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化,负离子浓度空间分布规律存在以TY-4地下湖为中心向洞口方向逐渐递减趋势,天缘洞4-9月全洞段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空气清洁度指数均高于1.00,属于最清洁空气,极有利于人体健康。天缘洞全年的洞穴康养功能指数显示天缘洞最佳洞穴康养时间为5月与9月,最佳康养地点位于TY-4地下湖附近,仅有12月与1月不适宜开展洞穴康养活动。   相似文献   
993.
从土壤腐殖质分组到分子有机质组学认识土壤有机质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梳理了与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相联系的,特别是对固碳减排的土壤有机质本质认识的研究进展及路径,探讨了经典腐殖质学说存在的问题,概述了新近的有机质保护稳定学说及腐殖质组学学说,并追溯了生物标志物有机质分子研究,最后从土壤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出发讨论和重新认识土壤有机质的本质及其价值。从形成条件、分离条件和分子鉴定等多方面分析,土壤腐殖质形成和稳定学说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而面向气候变化的碳固定研究可以深入探析土壤有机质的复杂存在状态。越来越认识到土壤有机质是投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经不同程度生物利用或降解的产物残留,只是被土壤不同程度地区隔和封闭,本质上仍是分子量变化极大的生命源有机物的集合。因此,可通过生物标志物分子作为靶标在土壤中提取和识别,该技术的发展将孕育萌生土壤有机质分子组学。后者可以用于判读土壤有机质的结构支撑、反应活性和促生功能等方面的本质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结构及存在状态所决定而不是由有机分子稳定性决定的。从这个概念出发,类似于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土壤有机质的丰度、组成、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可能是土壤有机质本质的核心问题。对这种关系的量化和参数化表征可用以探索土壤有机质永续固定,且可以保持生命活性的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策略及技术,并配合土壤的团聚体理论诠释土壤的本质和生态系统功能服务,这将是未来土壤学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立足点。  相似文献   
994.
生活中,矿物因多种物理性质而被广泛用于人们的吃、住、用、行。如豆腐中加的石膏是矿物,药剂载体蒙脱石是矿物,建筑用水泥中的硅酸钙是矿物,牙膏中添加的伊利石是矿物,建造汽车轮船的钢铁合金等也是矿物。但是,有一些矿物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如热电性却很少有人知道,根据这一属性研制出的日常功能材料也鲜为人知。矿物的热电性是某些矿物在给定的温差环境下表现出荷电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5.
探究乡村“三生”功能协同发展水平,揭示其演化进程中耦合协同关系的时空跃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优化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及开创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局面。基于1998—2020年甘肃省86个县域研究单元,构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及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县域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跃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逐步向良性、有序方向不断迈进,但耦合协调度数值整体较低且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2013年后耦合协调状态由严重失调状态转为基本失调状态的县域比例快速增加。(2)整体来看,全省中间区域县域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的局部空间结构更加具有稳定性,而陇东南地区和酒泉市县域空间结构更加具有动态性。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呈现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增大趋势。各县域研究单元耦合协调度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保持较为稳定,其时空跃迁具有相对较强的路径锁定。(3)经济发展对耦合协调度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城镇辐射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经济发...  相似文献   
996.
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Cr(Ⅵ)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 (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 mg/L 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 Microbacterium、Leucobacter、Ochrobactrum和Brachymonas属.对其中7株细菌,考察了菌株生长期、pH值和Cr(Ⅵ)浓度对菌株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在有较高代谢活性的条件下具较高的Cr(Ⅵ)去除能力;pH值对菌株去除Cr(Ⅵ)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50 mg/L Cr(Ⅵ)、pH值为7~8的条件下,Microbacterium属16号和21号菌株在36 h时对Cr (Ⅵ)的去除率达80%~95%;高浓度的Cr(Ⅵ)抑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其中21号菌株在110 mg/L的Cr(Ⅵ)浓度下去除效果最佳,Cr(Ⅵ)去除率达80%.  相似文献   
997.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capacity possesses the largest tolerance to pollutants. We can improve the calculating precision using the conceptual net method. Its basic ways involved in calculation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o establish the flow continuity equation, flow motion equation, water quality equation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odels; at the same time, to conceptualize the reservoir studied, divide the reservoir into several functional areas, and use the one-dimensional section-beginning calcul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all cross-sections of each functional area; then, to superimpose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each functional section to get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capacity of the entire two-dimensional space; and finally, to introduce how to make use of the conceptual net to calculate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capacity in terms of the actual reservoir’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998.
鄱阳湖水质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她内部生物、物理、化学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推动湿地的形成和发育,是其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物质基础。水是鄱阳湖湖泊及其湿地的主体要素之一,各种形式的水是参与湿地生态过程的主体成分.贯穿融于生态形成和系统运作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湖泊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过程,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湖滩草洲生态系统、农牧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质量.所以水质变化及污染是湿地生态功能衰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相关问题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规划对公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发展建设好地质公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也是保障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基本要求。本文从规划技术层面探讨适合我国地质公园特点的现实可行的功能分区和发展建设的协调关系,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功能分区由来,指出目前地质公园规划实际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保护分区以及总体布局之间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多年来的地质公园规划工作经验,提出了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的优化对策,为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新馆陈列展览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设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在建馆目标、功能定位上的经验,将展示内容融入功能分区,充分利用丰富的展示方法进行展示,并对新馆陈列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