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7篇
  免费   1482篇
  国内免费   3273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252篇
地球物理   557篇
地质学   8965篇
海洋学   1493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587篇
自然地理   79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徐义刚 《岩石学报》2006,22(6):1743
由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IAVCEI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国际大陆火山作用学术研讨会”(IAVCEI 2006)于5月14-18日,在广州市白天鹅宾馆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研究员。IAVCEI主席  相似文献   
992.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岩石学报》2006,22(7):1855-1866
中国大陆超深钻(CCSD)主孔从100米到3000米切穿含柯石英榴辉岩,为系统研究大陆深俯冲过程中含稀土元素副矿物提供了机会。本文报道了该钻孔榴辉岩存在发现的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复合颗粒。它们以同心环带结构为特征,从边部向中心依次为绿帘石、褐帘石和磷灰石;钍石既可包裹再磷灰石中,也可见于褐帘石中。电子探针分析显示,褐帘石不仅含有较高的轻稀土元素(LREE2O3=23.36wt%),而且可含有2.6wt%ThO2。根据绿帘石和褐帘石的电子探针高分辨U、Th、Pb成分计算得到绿帘石边部的形成年龄为738±88Ma,该年龄与大别-苏鲁地体榴辉岩的元古代源岩的年龄相当,因此,绿帘石可能为残留相。相反,褐帘石的年龄为220±41Ma,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年龄相近。因此,褐帘石与磷灰石和钍石一起应该为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根据绿帘石、褐帘石及其共生的磷灰石和钍石的结构、成分特征和化学定年结果,我们推测绿帘石与可能已完全消耗的独居石很可能为变质副矿物组合的先驱矿物。独居石-绿帘石复合颗粒在榴辉岩相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反应形成磷灰石+钍石+褐帘石组合。  相似文献   
993.
莲沱砂岩——南华大冰期前气候转冷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连君  储雪蕾  张同钢  黄晶   《岩石学报》2006,22(9):2387-2393
湖北宜昌地区出露的莲沱组中上部细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LA)介于60~70之间,表明是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的。比较莲沱组与板溪群中下部沉积岩的主化学成分和 CIA 值表明,板溪群源区遭受过强烈的化学风化,相应的古气候是温暖湿润的,而莲沱组源区化学风化弱,可见两者形成时的古气候环境明显不同。根据 CIA 值推测,地层层序上莲沱组位于板溪群的中上部,莲沱砂岩的 CIA 研究表明南华大冰期前全球气候已经从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CIA 值继续降低预示着全球性的冰期到表,不久就发生了"雪球地球"事件。  相似文献   
994.
通过 K-Ar 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可以厘定内蒙古锡林浩特-西乌旗英安岩-流纹岩形成于早三叠世(K-Ar:245Ma);其具有富硅碱,贫钙镁,显著的负 Eu 异常,低 Ba、Sr 丰度和高 Rh/Sr 比值,以及高 Ga、Zr、Nb、Ce、Y 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呈现相对富集的(~(87)Sr/~(86)Sr)_i(0.7068~0.7099)和中等亏损的 Nd(ε_(Nd)(t)= 1.66~ 3.34)的同位素特征。这些类似于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内蒙中部近于同期发育的铝质 A 型花岗岩浆的喷出相,形成于幔源岩浆底侵新增生中下地壳的直接部分熔融,并伴随其后的分异作用。这些具有 A_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酸性火山岩与同期拉斑玄武岩构成了造山后拉张环境下发育的特征性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这不仅为内蒙中部在早中生代已经结束块体拼合而进入造山后阶段提供了进一步的岩石学证据,而且暗示了地幔物质的加入在中亚造山带后造山时期陆壳的垂向生长过程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系统研究了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部日喀则地区德村、吉丁和昂仁蛇绿岩中基性岩石的元素与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基性岩石,包括玄武岩、辉长岩和辉绿岩,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元素亏损的 N-MORB 型,(La/Yh)_N=0.31~0.65(除样品 DC993为1.17)。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上,亏损高度不相容元素,与 N-MORB 配分模式一致。相对于 Th,无 Nb、Ta的亏损,显示样品不是产于 SSZ 环境。经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样品落入了 N-MORB 区域内;这些元素成分特征表明样品具有洋中脊环境或成熟的弧后盆地环境属性。Sr、Nd 和 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特提斯地幔源区以 DM(亏损地幔)为主,同时存在少量 EMⅡ(富集地幔类型Ⅱ)、Sr,Nd 和 Pb 同位素组成特征还表明特提斯地幔域具有印度洋 MORB 型的 Sr-Nd-Pb 同位素组成特征。本文的结果进一步支持 Zhang et al.(2005)的研究结果,现今印度洋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了曾经是特提斯洋的大部分,而且它的地幔域还继承了曾经特提斯的地幔域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相似文献   
997.
王徽  范辉  张勤 《物探与化探》2006,30(4):354-356,360
枇杷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一种经济水果。研究不同母岩类型产区的枇杷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同一品种枇杷中元素的富集部位各不相同;而不同品种的枇杷所富集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只是富集程度有差异。有益、营养元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大多高于其他部位;有害元素不超标。与枇杷果关系较为密切的营养元素主要为N、P、K、Ca、Mg;微量营养元素为B、Zn、Cu。  相似文献   
998.
河北省含铁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北省区域岩石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讨论了区内不同成因类型含铁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重要的沉积变质铁矿地层中Al2O3、Ti、P、V、Cr、Ni、Cu、Zn的质量分数和w(Fe2O3)/w(FeO)、w(Sr)/w(Ba)、w(La)/w(Y)较高,Rb、Li、Cs、Sc的质量分数及w(K2O)/w(Na2O)较低;海相沉积型铁矿地层中强烈富集Sb、Li、B、Hg、Sr和K2O,同时贫化FeO、Na2O、CaO、Mn、Rb等元素;主要接触交代型铁矿围岩中CaO、MgO的质量分数较高,SiO2、Al2O3、K2O、Mn、Ti、P、V、Cr、Zr、Ba、REE的质量分数及w(Fe2O3)/w(FeO)较低。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9.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岩体为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为海西中期侵入岩体,具有高钠、铝等特点,A/CNK=0.71~0.78,NK/A为0.8~0.89,为偏铝质钙碱性花岗岩.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Eu弱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亏损,富Sr,La/Yb值相对低.多种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综合图解分析表明,该岩体为I型花岗岩,与达拉布特断裂西侧同时期的庙尔沟A型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区别,盆地具有较为年轻的地壳基底.克拉玛依岩体为岛弧花岗岩,晚石炭世准噶尔地区仍存在着洋盆体制.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洮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角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揭示了风化溶滤、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人为混合是控制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从而为流域乃至松嫩平原盐渍土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