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一2003年全省气象工作回顾 2003年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气象部门广大职工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气象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面向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需求,以发展为工作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发展、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为保障措施,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9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以政府驱动的大规模城镇土地开发为显著特征,新型城镇化强调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综合指数及协调度评价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期间长三角发展最快至转型时期的城市化协调特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低于人口城镇化但增长率更高,2008年后两者进入高协...  相似文献   
393.
海洋环境是全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文章剖析了当代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了海洋环境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关注海洋环境保护,促进人海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94.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以公平与效率组成的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全国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投资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影响程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导致影响作用边际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95.
在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下,人口非对称流动引致的城市间集聚差异不断循环累积而产生空间极化现象,研究极化形成的格局及其空间效应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以长三角地区的41个城市为研究案例,构建人口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测度2000—2019年人口集聚指数的基础上,运用极化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探究长三角人口城镇化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空间特征及其正负效应。研究发现:(1) 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分异逐年上升,空间极化度提高近40%,城市发展的非均衡性不断增强;空间极化表现出随尺度放大而递增的趋势,呈现出长三角地区整体大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极化特征,形成“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多中心”空间极化格局,核心区已演变为空间正极化区域。(2)随着人口集聚程度的变化,不同维度的空间极化时空分异不断扩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三角沿江轴线上,由此向安徽、江苏北部、浙江南部等区域递减,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形成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潜力的空间极化态势。(3)研究期内绝大多数城市的极化水平发生了的跃迁,正—正型和负—负型城市的增多加剧...  相似文献   
39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97.
我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土资源工作任务繁重,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全系统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及厅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工作业绩和部门形象进一步提高,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各项工作还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398.
2008年,松阳县把旧村改造作为拓宽发展空间的先导工程、改造农民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宅基地复垦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激励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大力开展旧村改造工作,走出了一条开源与节流并举、村庄建设与集约用地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99.
李丽 《今日国土》2009,(5):42-43,45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400.
李树  陈刚 《今日国土》2009,(3):32-33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城乡经济并不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自动趋于协调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需要政府对农村发展给以政策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