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1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733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2245篇
海洋学   847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讨论了回转钻进工艺、跟管钻进工艺、反循环回转钻进工艺、顶驱式回转钻进工艺以及振孔高喷成孔工艺在砂卵石层高压旋喷灌浆成墙中成孔施工适应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92.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盆地是发育在江南—九岭和怀玉—官帽基底拆离造山带上的白垩-古近纪张扭性断陷盆地,明显受近南北走向的赣江走滑断裂系和前白垩系逆冲断裂系晚期反转的双重因素控制,呈“两坳夹一隆”的区域构造格局。受赣江、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夹持的南昌凹陷,呈近南北向凹凸相间展布格局。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以东地区,“南断北超”型断陷自南而北由北东走向渐转为北北东向展布,其源于晚印支-燕山期北东向逆冲断裂在晚期的反转作用,西缘和北部受赣江断裂系东枝走滑断裂影响明显而发生转向。鄱阳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冷水坞组沉积期)拉分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周家店组—南雄组沉积早期)走滑张扭断(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晚期(南雄组沉积中-晚期)走滑伸展盆地和古近纪坳陷盆地等演化阶段,东南部断陷区(江埠—二甲村凹陷)由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而只残存周家店组早期坳陷和周家店组中期—南雄组中期断陷两个发育阶段的沉积。  相似文献   
93.
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走过了不平凡的50年,尤其是在近几年取得了跨跃式发展,创造出与首都经济协调共进的大好局面。测绘技术实现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化,经济收入实现了从1992年开始“年年上一个新台阶,十年翻两番”的目标。北京院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院长赵通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总结这些年的工作,感受比较深的是,必须要坚持求真务实,领导班子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错过大好的发展机遇。他认为,北京院这几年之所以能有突破性进展,主要是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全院上  相似文献   
94.
范乐元  朱筱敏  宋鹍  朱之春  谢楠 《地层学杂志》2005,29(4):355-361,367
陆相湖盆层序的发育是在湖盆蓄水量周期性变化的条件下实现的。层序发育过程实际上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湖泊冲刷沉积作用彼此消长的过程。北大港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基于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的沉积响应及其伴生的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探讨了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储层展布及储层非均质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基准面旋回的升降变化对储层的非均质性、空间展布以及有利储层的分布等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储层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模式,中长期基准面旋回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层间非均质性特征;在中长期基准面低位处,尤其是在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处,储层发育良好,砂体厚度、展布面积均较大,物性相对较好;而在中长起基准面较高位处,则出现相反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95.
东准噶尔巴塔玛依内山组是典型陆相火山.沉积体系(盆地),主体由基性及中酸性火山熔岩组成,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较少,通过对纸房地区晚石炭世巴塔玛依内山组陆相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它属于造山期后固结初期,新陆壳裂谷向高原火山岩演化的同岩浆源、同沉积盆地、同火山作用的钙碱系列双峰式火山岩.  相似文献   
96.
王世军  肖建玲  朱敏  张孟 《新疆地质》2005,23(2):158-163
通过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以黄骅坳陷扣村地区古近系沙三段为例,详细论述了开展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的研究流程、方法.在四级层序格架确定的基础上,叙述了以一般湖泛面和更小级别的岩性和结构层序单元界面的识别与类型的确定.指出通过露头、岩心、测井曲线和高分辨地震信息,可以确定短期旋回界面与超短期旋回界面.根据工区的特点选取主干剖面,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网络格架对比剖面,开展长、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单砂体展布分析及其沉积微相研究.  相似文献   
97.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后碰撞期双峰式火山岩系,呈近东西方向平行造山带展布,堆积在早二叠世红色磨拉石之上;在白杨沟一带,后碰撞水下滑塌堆积岩与火山岩共存,构成一个厚1300m的滑塌构造剖面,由水下滑塌堆积岩夹双峰式火山岩带、枕状熔岩-气孔状玄武岩带和硅质、泥砂质岩带所组成。其底部以北东走向的拆离断层和晚石炭世灰岩、砂岩岩层接触。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3%-67%之间出现间断,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其中,流纹岩SiO2平均71.65%,CaO2.15%,Na2O与K2O含量相近(3.2%-3.7%),含碱量>含钙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SiO2平均51.05%,TiO2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其特征和东非阿法尔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相近,反映陆内裂谷环境。对滑塌堆积岩带中的辉绿玢岩作锆石U-Pb测年,获289±5Ma年龄值,相当于二叠纪初期。从晚二迭叠世开始,全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剥蚀-堆积环境中,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磨拉石,并逐渐演化为三叠纪的准平原化环境。  相似文献   
98.
根据层序界面的特点、凝缩段的组成,思茅盆地二叠系可分为2个Ⅱ级层序、9个Ⅲ级层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的关系可分为2个二级层序界面为一构造侵蚀不整合层序界面,是极好的储集场所.此时西部盆地中沉积物已经变质,与生储盖关系不大;而东部地区以开阔碳酸盐台地为主,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形成储集层为主.第2个二级层序由海侵-高位体系域所构成.海侵体系域由龙潭组下部所组成,在普洱西部崖子以西为深水盆地(含斜坡)环境,以东为浅海环境,邻近东部古陆区为滨海环境.无论盆地或浅海,岩性以深灰-灰黑色泥岩为主,生烃性能极好.高位体系域可以分为早期高位体系域和晚期高位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由龙潭组上部层位组成,西为浅海相砂岩、火山岩等,可作储层;东为滨海平原,下部以深灰、灰黑色泥岩为主,是很好的生油岩,上部以砂岩为主夹火山岩,可作为储集层.晚期高位体系域西部为长兴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可作为储层之用.  相似文献   
99.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Ma;SQ1至SQ25)中的SQ2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一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0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旋回层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发现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近顶部的薄层灰岩和钙质泥岩也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对比,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深化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