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8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152.
双频激电井地电位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频激电井地电位法相对其它常规井地电位方法有独特优势和特点,利用该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具备良好的理论和应用前景.但其理论机理、仪器方法及数据解释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大庆油田6-P2325井为倒,首次进行了双频激电井地电位探测,得到了地表的电位差分布图,把该图与前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应用该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是可行的,可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信息数据,也可为深入研究大功率双频激电测井理论机理和仪器研制提供现场试验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3.
实验用食物浓度差减法研究了太湖长刺潘(Daphnia longispina)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及影响因素.在食物为原位湖水中的浮游植物,温度为20℃,光照为2.98×103 lux(光暗比12:12)条件下,测得长刺潘对水柱中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为0.0011-0.0245μg/(ind·h).长刺溞摄食率随其种群密度增大而先增后降,呈良好抛物线分布(R2为0.8836).长刺溞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586).长刺溞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高于光照条件下(P<0.05,t检验).长刺溞可有选择性地摄食栅列藻和小环藻等,选择指数分别为0.5425、0.5079,而对丝藻的选择指数为-0.7039.  相似文献   
154.
对 1997年 5月莱州湾潍河口采集的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进行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为浮游动物食性 ,主要摄食镖蚤类、短尾类幼体、猛蚤类和甲壳类的六肢幼体。摄食有明显的节律 ,清晨消化道内含物最多 ,傍晚最少。摄食的种类随昼夜不同时间有一定的变化。摄食率 :C=9.2 52 8g/ (10 0 g· BW· d) ;日摄食量 :FD=0 .0 0 4 7g/ d。  相似文献   
155.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呈年的生产日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近海渔场皇刺龙虾「(Panulirus ergius)」的渔获产量与分布,指出皇刺龙虾主要分布于以10区,54区,84区及96区为中心的四个沿岸渔场,虽然其产量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较主同的经济价值,仍可作为主要兼捕对象,其主要捕捞时间为6月、9~11月。同时,还对皇刺龙虾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6.
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体长、体重与摄食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光兴  李松 《海洋学报》1998,20(3):104-109
本文研究了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 Thompson et Scott)成体的体长、体重以及摄食率.结果表明,瘦尾胸刺水蚤的体长和体重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冬、春季的个体比夏初、秋末的大,个体大小与海区水温呈显着负相关.摄食率的季节变化亦比较明显,且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单位体重的摄食率[Ic',μg/(μg·d)]与水温(t,℃)有显着的回归关系(♀:Ic'=0.056t-0.249,r=0.710;♂:Ic'=0.034t-0.315,r=0.798).  相似文献   
157.
密斑刺鲀(Diodon hystrix)是南海名特优鱼类,同时具备食用和中药保健价值,但目前关于密斑刺鲀生殖生理的研究较少,影响了该鱼繁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众所周知,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c hormone, GtH)是生殖调控的关键激素之一,在生殖调控轴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转录组分析及分子克隆技术从密斑刺鲀中克隆并鉴定出fshβ和lhβ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密斑刺鲀fshβ cDNA开放阅读框共363 bp,编码120个氨基酸; lhβ cDNA开放阅读框共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密斑刺鲀Fshβ和Lhβ均与鲀科类的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三级结构分析,发现Fshβ的三级结构相对保守,而Lhβ的三级结构差异较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密斑刺鲀fshβ和lhβ基因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密斑刺鲀fshβ和lhβ在垂体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性腺。此外,进一步检测了fshβ和lhβ基因在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发现垂体中fshβ基因伴随性腺的发育,表达量逐渐下降,而lhβ基因的表达量呈逐渐增加模式。...  相似文献   
15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口服龙胆泻肝汤、患部散刺放血、穴位注射并配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方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评定综合疗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77.50%(3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为12.50%(5/40),对照组为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9.
于 1996年在实验室对多刺探腹溞(Mbina macrocopa)种群的增长率及相关生态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温度梯度(24、28和32℃)和3个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密度(0.25、2 5和25 x 106cell.mL-1下,以28℃时内禀增长力(rm)最高;28℃时,面包酵母的投喂密度为25×106cell.mL-1时,其rm最大.温度28℃,面包酵母密度为25×106cell.mL-1时,该溞的繁殖前期最短,繁殖期和寿命均最长,并且怀卵量(每窝产仔数)最大.该溞的种群密度和瞬时增长率分别在接种后第7d和第3-4d达高峰.该搔批量培养时采收时间以第5d为宜.  相似文献   
160.
采用特异性引物对中华刺鳅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了江苏省5个湖泊的中华刺鳅种群线粒体cyt b基因767 bp的序列.分析表明,cyt b基因中A+T含量略高于G+C含量,144个中华刺鳅共获得cyt b基因单倍型28个,变异位点38个,其中单倍型Hap1分布最为广泛,可能为祖先型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8751和0.00214,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356,绝大多数的遗传变异都来自群体内部,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小.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未出现明显的以单个湖泊群体的聚簇,5个湖泊的种群间基因交流极其强烈.研究结果表明,当前5个湖泊的中华刺鳅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亟待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