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 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3D复位法合PVP术式治疗;对照组2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3D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接骨散加PVP术式治疗。观察3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及Cobb氏角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1组为96.67%(29/30),对照2组为13.33%(4/30)。VAS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氏角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PVP能取得更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可能要优于单用PVP及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3.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气作用最强的年际信号,其变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对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后中部型El Niño频繁发生,掀起了ENSO多样性研究热潮;El Niño的复杂性也对ENSO理论研究和预测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理解并深入研究ENSO物理机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两类ENSO的最新认识;特别对副热带太平洋通过海气界面“大气桥”和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向环流圈的内部经向翻转环流这一“海洋通道”与热带太平洋建立联系的相关成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
随着北半球冰盖的发育,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太平洋经向翻转流(PMOC)对全球海洋热量分配和大气CO2在深海的封存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关于PMOC与北半球冰盖的形成之间的关系还欠缺研究。本文收集了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的Nd同位素记录,通过对比不同区域Nd同位素记录的演化特征,分析风尘输入、水团演化等因素对Nd同位素记录的影响,探讨了太平洋经向翻转流演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北太平洋深层水下沉的停滞和亚洲风尘输入增加可能是导致深层水Nd同位素从距今3~4 Ma开始降低的原因。同时,因北太平洋深层水下沉停滞,PMOC改组,使得更多的CO2在深水封存,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冷和北半球冰盖形成产生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5.
利用50 a的SODA资料对1月(冬季)和7月(夏季)印度洋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2类典型年份的合成分析指出:1月份正异常年对应的经向翻转环流偏强,向北的经向热输送增加;7月份正异常年对应的经向翻转环流则偏弱,向南的经向热输送减少;1月份和7月份的负异常年皆与其正异常年相反;越赤道经向翻转环流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平均周期在4 a左右;经向翻转环流的年际变化和海面风场的变化密切相关。提出了反映1月和7月此环流年际变化的几个指数。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分析了1972~1973,1976~1977年赤道东太平洋暖水时海温特征,用NCAR资料计算分析了1976年埃尔-尼诺发生年的翌年冬季太平洋经向环流特征,并与1972年翌年冬季作了对比,发现所谓同一类型的埃尔-尼诺,由于暖水的强度、范围不同,致使冬季西太平洋副局和Hadley环流亦不同,最后提出一个青岛汛期(6月~9月)少雨的可能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7.
From the synopical CTD sections in the WOCE PR11 repeated cruises, the South Pacif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SPSTMW) has been identified in the region of the Tasman Front Extension (TFE) around 29?S to the east of Australia. In the depth range of 150-250 m, the SPSTMW appears as a thermostad with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 lower than 1.6℃(100 m)-1 and a tem- perature range of 16.5-19.5℃ and as a pycnostad with PV lower than 2×10-10 m-1 s-1 and a potential density range of 25.4-26.0 kg m-3. Like the subtropical mode waters i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North Pacific, the formation of the SPSTMW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ctive mixing during the austral wintertime as manifested from the time series of the Argo floats. And cold water entrains into the mixed layer with the deepening mixed layer from September to the middle of October. During the wintertime formation process, mesoscale eddies prevailing in the TFE reg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STMW formation, and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SPSTMW distribution in the next year. The deeper (shallower) mixed layer in wintertime, consistent with the depressed (uplifted) permanent thermocline, is formed by the anticyclonic (cyclonic) eddies, and the substantial mode water thicker than 50 m is mainly found in the region of the anticyclonic eddies where the permanent thermocline is deeper than 450 m.  相似文献   
88.
海平面和海面温度(SST)伴随末次冰期变化的历史,对于了解大冰盖的动力学以及它们对地壳均衡的影响十分重要.目前为止,整个冰消期惟一的海平面记录基于上覆于活动俯冲带的巴巴多斯滨外珊瑚礁的钻探资料,这暗示这些海平面记录很可能由于构造运动而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89.
2014年1月以来,广西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全面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切实做到敬终如始,善作善成,取信于民,走出了一条具有国土特色的群众路线。 一是突出一个“真”字。局领导班子明确标准,科学谋划,从自身做起,讲认真动真格,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0.
杨秋明  李熠  钱玮  黄世成  谢志清 《气象》2011,37(11):1360-1364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研究了南京地区夏季高温日数主要的非平稳年际变化周期型。对1946—2000年的南京地区夏季高温日数进行分解,分别得到包含有准2年周期分量和6年周期分量的年际变化型,而且准2年周期分量幅度较大,变化特征与高温日数观测数据变化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不同于传统方法,EEMD方法给出了高温日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各自分离的变化特征。另外,这两种时间变化模态的演变对应于同期夏季不同的全球200 hPa经向风波列型,前者主要作用区域在南亚经过南海、西太平洋的副热带地区到日本海附近、北美中纬度地区和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地区,而后者仅位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这两种独立变化时间模态的对应的遥相关空间分布型对于提高南京地区高温日数气候预报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