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270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59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8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data available show that some Antarctic carbonaceous chondrites are similar to Cl meteorites.Tehy contain a lot of phyllosilicate aggregates and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whole-rock samples is approximate to that of C1 chondrites,so they are named after quasi-C1(Q-C1)chondrites Unlike Cl metcorites,the Q-Cl chondites possess chondrule structrue,and the compositions of hih temperature condensates(chondrule fragments,mineral grains or aggregates)show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varied within a wide range in the surroundings where they were formed,similar to the variation range from E.H.L,LL to C group chondrites.It is inferred that the Q-C1 chondrites could be formed at the edges far from the equator in the whole asteroid region of the solar nebular disk.where the nebula was lower in density and the condensates were lower in accretion velocity,so that the hydration of chon drules and matrix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nebular condensation.The discovery of the Q-Cl chondrites and the fact that the earth and other terrestrial planets contain water indicate that at the edges far from the equator in the terrestrial reigion of the solar nebular disk,a large amount of water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lattice of minerals in the condensates as a result of hydration during nebular condensation,and then found its way into the interior parts of the Earth and other terrestrial planets due to accretion.  相似文献   
82.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83.
南极地区大气环流的流体物理实验(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一系列物理实验,研究了南极大地形及其表面冷却对南极附近大气环流的影响.实验中的主要动力相似参数是热力Rossby数R_(OT)及Taylor数T_a.实验表明,在与大气接近的实验参数值条件下,在南极上空,在流体下层形成向外的排溢流,在中高层形成极地涡旋.极地涡旋包括3~4个沿极圈按顺时针方向东移动的低压槽,形成沿极地外围的行星波环流结构.发现东移行星波的波形及强度有准周期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相当于地球大气的21d.东移的槽在110°E以东逐渐发展,在160°W的Ross海附近发展得最深,再往东则逐渐减弱.实验表明,南极大陆地形及其地面冷源强迫作用,对南极附近大气环流特征的形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4.
南极冰盖极昼期间近地面湍流特征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我国首次在东南极大陆冰盖上获得的超声风温仪直接测量资料,采用涡旋相关法计算和分析了极昼期间雪面上的湍流强度、湍流动能、湍流感热、粗糙度、拖曳系数和归一化方差.结果表明,南极冰盖表面的粗糙度为4.3×10~(-4)m,拖曳系数为1.8X10~(-3),湍流参数有明显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85.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al O3 data of Kunming and Hong Kong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7 – 2001, the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otal ozone in low latitude region of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tion in Kunm…  相似文献   
86.
InSAR用于南极测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6年ERS-1/2tandem方式的雷达影像数据进行了生成Grove山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并与实测的DEM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利用InSAR技术进行南极测图的可行性。试验证明,在南极研究中,InSA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可用于地图制图,而且在冰川动力学、冰貌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7.
李升贵  潘敏 《极地研究》2005,17(3):224-231
本文指出中国的南极研究大多集中在自然科学,而软科学研究相对薄弱,存在着研究领域较少和研究深度不够等不足,这会制约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应有权益和国际地位。为了提高中国在国际南极政治和南极事务中的地位,应重视和加强南极软科学研究。文章分析了南极软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可供极地软科学研究者和管理层参考。  相似文献   
88.
《海洋世界》2011,(9):F0003-F0003
8月28日,2个月前迷路游至新西兰的3岁雄性南极帝企鹅终于要回家了!它是40多年来第一只自行从南极来到新西兰的帝企鹅。康复后的"快乐的大脚"将于29日"乘坐"新西兰国家水事和大气研  相似文献   
89.
《海洋世界》2011,(2):6-7
第二十七次南极科学考察进展顺利北京时间1月8日,世界最高水平的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在中国南极昆仑站成功投入运行。该平台由东南大学和中国南极天文中心联合研制,为我国首座独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该平台攻克了昆仑站所在的南极冰穹A地区极寒、低气压、缺氧条件下工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倾斜摄影无人机设备为适应南极长城站地区特殊环境,在设备准备、寒潮防护、运输保护等方面所采用的保障方法,和应对飞行异常情况的技术预案,以及在长城站倾斜摄影任务中的应用情况,为以无人机为飞行载体的科考设备在南极地区的使用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