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53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8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继民 《地图》2003,(1):18-27
每次南极探险考察都有纪念封问世每一个邮封画面都有南极地图每个邮戳均让人想到不寻常每个邮封赠与都饱含着浓浓深情虽然时间随着岁月逝去,但南极考察队友间的情谊却通过集邮,紧紧连结传递着共同的诉说:为了祖国的南极事业,冰海中我们曾携手奋斗  相似文献   
72.
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和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AO)分别用于描述北半球和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它们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变化的跷跷板结构.作者利用1958年1月~1999年12月的NCEP/NCAR全球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北极涛动指数IAO和南极涛动指数IAAO来研究AO和AAO的年变化特征以及AO和AAO与纬向平均的月平均各要素场的相关系数随纬度和月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3.
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Hadley中心提供的1969—1998年的南极海冰再分析资料和其它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指出南极海冰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与ENSO的关系则较为复杂。南极海冰维持了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持续性,因而对短期气候预测有较大帮助。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均证实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有关,当北半球春夏季南极海冰增多时,华北降水增多而华南和东北降水减少。研究还表明,此种雨型分布与南极海冰变化引起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4.
75.
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的初步观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DPS-4的原理和特点,在中山站的安装和调试,从扫频电离图所得到的初步结果表明,中山站冬季电离层F层存在明显的磁中午现象,而电离层Es层与极光粒子沉降有很大关系;漂移测量的结果表明,电离层漂移主要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并且具有大体一致的日变化模式,显示出在极区存在逆阳对流。  相似文献   
76.
钱江初 《沉积学报》1997,15(A12):96-101
根据对取自东北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的430号柱状岩芯的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岩芯中至少存在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间断。这四个沉积间断分别处于岩芯的表层,28cm,215cm,和320cm处,其年代分别为全新世,中更新世,上上新世和中中新世-上上新世。南极底层流的发育则是造成上述沉积间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1992年3-5月极星号ANT/秋季航次,对南极威德尔海东北海域浮冰区形成期新冰生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海冰物理结构特征与海冰生成环境及其形成过程有很大关系。冰体结构以颗粒冰、柱状冰以及混合冰为主,以颗粒冰为主结构的海水较多地聚集浮游生物细胞,消耗部分冰中营养盐,柱状冰较少聚集生物细胞,其营养盐波动较小,同时,新形成期海冰中,叶绿素含量普遍低于一年冰,而营养盐含量则较高,基本处于初始状态,由此  相似文献   
78.
李锋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7,9(4):56-60
对南极长城站地区粘土矿物的空间分布与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给予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从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粘土矿物的成因。研究表明,Ca和Mg元素是高岭石生成的主要控制因子,高岭石的空间分布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Si、Ca、Mg和Fe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蒙脱石在空间上的含量变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Si元素对蒙脱石的生成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何剑锋  陈波 《极地研究》1997,9(3):22-31
自1992年4月12日至12月30日对中山站以西内拉峡湾海冰和冰下水柱中藻类优势种组成和丰度进行了测定。4月份和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冰柱和水柱(0~50m)藻类丰度高达108~109cels/m2。冰藻的普遍或季节性优势种主要包括Amphiprorakjelmani、Berkeleyarutilans、Naviculaglaciei、Nitzschiabarkleyi、N.cylindrus、N.lecointei和Nitzschiasp.。由于藻类结合入冰后自身的演替,春-夏季海冰剖面中所记录的优势种组成并不能准确反映冰底优势种的季节演替过程。从冰底和水表藻种组成的对比表明,两者仅在春末冰底冰藻水华期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秋、春季冰底冰藻水华的形成以现场生长为主,夏初冰藻释放入水后对冰下浮游植物的播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0.
蔡慧梅 《南极研究》1996,8(4):59-67
本文材料系南极长城湾NG931柱状样品分析的介形类,共计11属21种,其中以Loxoreticulatumfaalax为占最优势组成分子,其次,Xestoleberiskerguelenensis,Xestolebreris,spp.,Semicytheruraspp。和Australicytherepolylyca等也为该柱样中介形类的主要组成分子,根据资料分析,NG931柱样中介形类属种绝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