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8篇
  免费   1136篇
  国内免费   2543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3309篇
地球物理   378篇
地质学   967篇
海洋学   300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34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本文用二维球坐标数值模式计算了南海m1[=(K1+O1)/2]和M2分潮的分布.计算范围从2°N到25°N,99°E到121°30'E,坐标的经向纬向、格距均为1°/4.计算结果与92个实测站进行比较符合良好,m1分潮振幅的平均误差为4cm,迟角为7°.M2分潮振幅的平均误差为9cm,迟角为12°.根据计算结果给出南海m1和M2分潮的潮汐、潮流、潮余流和潮能通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42.
三维斜压模式对冬季南海环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原始方程模式对南海环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黑潮在巴士海峡以西呈一反气旋弯曲流动路径,有一相对高温高盐的水舌从巴士海峡伸入南海,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侵入南海.冬季南海的一些观测事实在模式结果里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像冬季逆风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南海暖流”和一些中尺度涡旋.同时还分析了巴士海峡沿120.75°E断面的流速和盐度的垂直结构,并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模式结果,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南海暖流”的形成和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3.
南海北部陆缘张裂--岩石圈拆沉的地壳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陆缘在中生代晚期曾形成宏伟的华夏陆缘造山带。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显示,该造山带不仅具有巨厚(50~60 km)的陆壳,而且还有巨厚(160~180 km)的岩石圈根,在地势上曾出现过高3 500~4 000 m 的华夏山系。陆缘裂陷盆地的形成发育历史、地壳-岩石圈深部结构、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理论计算均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从晚白垩世以来发生的张裂作用起始于华夏陆缘造山带的拉伸塌陷,岩石圈拆沉是南海北部陆缘张裂的重要的引发机制。因此,南海北部陆缘张裂既不同于弧后扩张,也不受控于大西洋式的海底扩张,而是该区大陆构造演化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阎智超 《海洋预报》1989,6(4):33-40
一、前 言 1988年7月16日~18日,出现了一次河套气旋进入渤海的天气过程。这次锋面气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蒙古气旋向东南方向移动,移到河套地区的锋面扰动加强,并在河套地区形成新的锋面气旋。该气旋在发展和移动过程中,伴有强烈的降水、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受其影响,华北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天气,渤、黄海北部出现了6~7级偏东大风,秦皇岛海区出现了波高达2.1m的中浪和风暴潮。本文利用传真图分析了此次过程及其对秦皇岛海区的影响。 二、气旋的发生、发展及移动情况 1.气旋形成的天气形势 16日08时500hPa高空图上,中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低槽,并有冷气团与之配合。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势力较强,自蒙古到渤海一带有一低槽,也有冷气团配合(见图1)。  相似文献   
45.
广东和海南岛砂质海岸地貌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欣树 《热带海洋》1989,8(1):43-51
  相似文献   
46.
南海北部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正在启动刘喜礼(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司)今天,南中国海北部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会的召开。表明该项目已从立项进入了实施阶段。从今而后,我们将用3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对于南海的环境和资源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整个南...  相似文献   
47.
记述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鱼虱病病原──南海鱼虱,新种Caligusnanhaiensisnsp.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对南海鱼虱与相似种C.seriolaeYamaguti,1936和C.tanagoYamaguti,1939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48.
1 南海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南海的海洋科技工作发展很快,在海洋调查方面,已从单一的断面调查逐步向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调查与研究方向发展。 1.1 近海断面调查与环境污染调查 继1958年~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之后,南海从1975年4月开始实施南海北部断面  相似文献   
49.
50.
第一章 前言     
《海洋学研究》1989,(4):1-5
据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南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讨论会”的建议,在中国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联邦德国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于1987年5月至7月在南海利用德国科学调查船“太阳”号(SONNE)进行了SO49航次的考察工作。该考察工作系两个研究所合作执行的“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两国政府间海洋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的一项近期计划。1988年5月至8月,双方科学家再度集中于德国汉诺威,在西德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共同处理资料与分析样品和联合解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