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945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1535篇
海洋学   15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黄海、东海海域出海气旋发展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1999年6月两个出海气旋发展过程进行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的气旋出海后移动路径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重点讨 论了出海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分布及其演变情况. 气旋出海后在气旋中心区 南方和东方存在负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区. 出海气旋的东移和发展,其前方强大正热通量区 的存在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是中、韩国际合作项目“黄海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研究”的一部分 .具体研究了格列菲列岛的基础地质问题及地球物理场特征 .格列菲列岛是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位于黄海中部的一组群岛 ,位于朝鲜半岛布格重力异常正值区 ,莫霍面埋深在 2 9km左右 .三个岛屿主要由安山集块岩构成 .安山集块岩是由大小不同的火成岩碎块和熔岩混合而成 .火成岩的碎块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片岩、片麻岩、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主要节理方向为NE10°~NE2 0°,倾角近乎垂直 ;另一组节理为NW70°~NW80° ,倾角也近垂直 .本研究为我们了解这个地区的基础地质情况 ,岩石物性和随后进行的黄海海域典型剖面的地球物理物性反演工作以及地质模型的建立 ,打下重要基础 .  相似文献   
143.
本文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黄海中部近海海域海洋气象预报服务的专门系统,本系统可进行海上大风、海水表层温度、以及风浪预报,并具备海上天气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决策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4.
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一直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关心的问题,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烃动力学研究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至关重要,而该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的研究十分薄弱。为此,在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凹陷烃源岩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统计基础上,着重选择南二凹低成熟样品开展PY-GC,SRA 和MSSV 等实验分析及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南二凹阜四段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阶段,其产出的石油类型为石蜡-环烷-芳香基低蜡型,活化能分布范围为43~60 kcal/mol,其活化能主峰为51 kcal/mol,占72%,指前因子A=9.66×1012,生烃窗温度为128~158℃。该套烃源岩生烃历程中所生成的烃类在渐新世末期(23~30 Ma)以气液两相共存的形式存在,其余时期均以单一液相存在于该地层,至今转化率仍处于50%~60%。研究获得的南黄海盆地南二凹古近系泥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对于估算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极为重要,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6.
陆苏 《江西地质》1996,10(4):296-303
本文对江西南波阳迭凹二叠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探讨,基本阐明了龙潭组烃源岩与茅口组烃源岩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异同,并作了综合性的评判。同时,结合南波阳迭凹具体地质背景,提出了迭凹内高断块区不利于油气保存,宜在迭凹内低断块区进行油气勘查的观点,进而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147.
南秦岭沉积岩型金矿成矿潜力与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复新 《西北地质》1997,18(3):64-69
南秦岭沉积岩区广泛分布于商丹缝合带与勉略缝合带间的秦岭地块中,并以上古生界泥盆系最为发育。该含矿与岩矿建造中产出多种类型的浸染状金矿床,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根据各金矿类型地质特征、岩矿与含矿岩系组成、所在区地质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8.
南黄海6.1级地震前常熟地倾斜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法和维尼迪柯夫固体潮调和分析方法对南黄海6.1级地震常台地倾斜异常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本区地倾斜异常对应于临震预报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9.
田建明  徐徐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2004,26(4):432-439
通过对江苏地区及南黄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特点分析,将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分为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并对地震类型的统计结果、地理分布特征及构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① 江苏及南黄海地区绝大多数中强以上历史地震类型为相对安全类,仅有13.8%的中强以上历史地震为相对危险类;② 江苏陆地、长江口以东海域和南黄海北部坳陷地区以相对安全类地震为主,苏中沿海南黄海海域地震类型分布较为复杂,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地震类型比例基本相当;③ 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统计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实况非常吻合,反映本区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江苏省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0.
大连地方性冷流降雪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从高空和地面形势演变特征、云系发展及地形对其贡献等出发分别对冷流降雪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连地区以及渤海、黄海沿海和海面的冬季冷流降雪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较强冷空气入侵以及渤海湾的地理条件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