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κ-型卡拉胶盐析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工艺及设备,进行了生产试验,考察了盐析效果,确定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2.
几种海藻多糖硫酸酯碱式铝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褐藻胶和κ-卡拉胶为原料通过酸水解分别获得了低聚的甘露糖醛酸、古罗糖醛酸和低聚 κ-卡拉胶 ,并采用 HPGPC法测定了这 3种低聚糖的重均分子量。在此基础上再经硫酸酯化和成盐修饰制备了各自的硫酸酯碱式铝盐。对制得的几种碱式铝盐进行了红外光谱 (IR)分析和有机硫含量 (S% )、铝含量 (Al% )及样品制酸力等部分理化性质的测定。测定结果初步显示出这几种海藻多糖硫酸酯碱式铝盐较好的抗消化性溃疡前景。  相似文献   
23.
卡拉胶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报道对卡拉胶的结构、功能、生物活性及分级、分类、降解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卡拉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4.
以κ-卡拉胶(硫酸基含量25.1%,分子质量83.1 kD)为原料,研究了二甲基亚砜-甲醇法(DMSO法)、三甲基氯硅烷法(CTMS法)以及苯并四甲酸-三氧化二锑法(PMA法)对其脱硫后多糖样品的得率、硫酸基含量及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κ-卡拉胶经三种方法脱硫后,样品得率分别为45.3%、50.6%和62.0%,脱硫率分别为42.2%、48.6%和82.8%,分子质量分别为15.7、22.3和4.75 kD.通过红外光谱和硫酸基含量分析表明,PMA法脱硫效果优于DMSO和CTMS法.PMA法不仅对κ-卡拉胶有效,而且适合于l-卡拉胶、λ-卡拉胶和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脱硫.  相似文献   
25.
从角叉菜中提取卡拉胶,分级得到κ-卡拉胶(KC),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其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硫酸化卡拉胶(SKC),并测定了κ-卡拉胶硫酸化前后硫酸基的含量;通过体外试验比较了KC及其硫酸化衍生物SKC对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增殖活性以及NO释放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C和SKC都能促进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在样品实验浓度范围100~400 mg/L内,SKC对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具有促增殖作用,增殖率分别为158.76%和153.63%,与KC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KC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较KC更强,并呈一定的剂量的依赖性,SKC在400 mg/L时,可促使巨噬细胞产生NO量为21.385μmol/mL。对KC进行硫酸化修饰,可以提高其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能促进机体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26.
2008 年6 月至2009 年6 月, 在山东青岛实验室和海南陵水试验平台, 以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技术, 对12 种原产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热带产胶红藻外观形态, 表皮细胞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株系藻体呈现褐色、绿色、黄绿色、翡翠绿色、橄榄绿色和咖啡色等多样性; 2)在表皮细胞特性方面, 5 号株系细胞最小、排列最致密、分布最均匀, 8 号株系细胞最大、胞间距最宽; 3)在亚显微结构方面, 1 号藻呈均一球状突起, 2 和4 号藻为不规则突起, 3、6 和9 号藻表面布满酒窝样凹陷, 5和8 号藻表面比较平整, 7 和11 号藻呈脑纹状褶皱, 12 号藻在凹凸结构外覆盖鳞片状白色胶质; 4)在实验株中, 1、2 和4 号藻未发现四分孢子, 3、5、6、11 和12 号藻表皮细胞上具有结构对称的四分孢子, 且主要分布于较老的主干上; 5)在四分孢子排列上, 3、5、11 和12 号四分孢子间排列紧密, 6 号藻四分孢子间距离较远; 6)不同藻的四分孢子囊大小形态存在明显差异, 6 号藻株四分孢子囊最长, 约110 μm, 5号藻四分孢子囊最短, 约40 μm, 3、11、12 号藻四分孢子囊长约60 μm, 四分孢子囊宽度相对恒定, 除5 号藻较窄约为10 μm 外, 其他株系均约为15 μm。  相似文献   
27.
氢氧化钾预处理提高卡拉胶产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28.
在 1991年观察到魔芋粉和κ-卡拉胶有很强的协合作用 ,前者能显著增强后者的凝胶强度和弹性 ,并减少泌水性。在 1994年研究确定了其最强协合作用时的配比为 m卡拉胶∶m魔芋粉 =3∶ 2 ,这一性质在食品工业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超滤技术在卡拉胶低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过滤法是在常规微粒过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微粒子过滤新技术,是膜法分离的一种,在化工、制药和食品等工业中以及在医学、生物学和环保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超过滤法对卡拉胶低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超滤可快速简便地将高分散性的低聚糖体系分成几个分子量不同的组分。  相似文献   
30.
本文采用三检测器联用凝胶色谱法对κ-型、ι-型卡拉胶的分子量进行测量(κ-型、ι-型卡拉胶的分子量分别为685.77 kDa和408.33 kDa)。通过研究两种卡拉胶稀溶液的Mark-Houwink指数、流体力学直径,得出了κ-型和ι-型卡拉胶的分子构象:在低分子量阶段,卡拉胶分子链刚性较强,呈现刚性棒状结构;在中分子量阶段,卡拉胶分子链的刚性降低,构象介于无规线团与刚性棒状结构之间,呈现半刚性的伸展线团;在高分子量阶段,卡拉胶分子呈现出无规线团构象。随着卡拉胶分子量的增加,卡拉胶分子链的刚性逐渐降低,卡拉胶分子由刚性棒状结构变为半刚性延展线团最终变为柔性无规线团,且κ-型和ι-型卡拉胶分子链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卡拉胶的分子量和构象对卡拉胶的抗菌抗凝等生物活性以及纺丝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卡拉胶分子量和构象进行准确分析可以促进卡拉胶在纺织、医药、化妆品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