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7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冬季共捕获大型无脊椎动物60种,其中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月间变化,主要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短蛸Octopus ocel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湾内定居性种类及洄游性较小的种类.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998~4.669,自9月起逐月递减,11月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月升高,2月达到最高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为1.325~2.500和0.422~0.693,逐月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与海域温度、盐度和深度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时间组群;组群间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Macrobenthic infauna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enthic community i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were analyzed in four seasonal surveys from January 2007 to October 2007 (30 stations in winter, 20 stations in other three seas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factors unfluencing the benthic distribution. PRIMER 6.0 and SPSS 15.0 software package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and macrobenthic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260 macrobenthic species in total collected from the research region. The composition of species is:Polychaeta (94 species), Crustacea (75), Mollusca (56) and Echinoderm (12), among which, only 23 species were common species in the cruises of every season. The dominant species varied from season to season; however, the polychaete species Paralacydonia paradoxa Fauvel and Echinoderm species Amphioplus japonicus (Matsumoto) were always present year-round. 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the macrobenthos in the research region were variable from season to season.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d MDS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imilarities of macrobenthic structures between the stations were low; most of the similarities were at about 30% of similarity value, only two stations were up to 70%.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milarity values of the macrobenthic structures, we divided the 20 stations into five groups by arbitrary similarity level of 30%. The ABC curve indicates that the marcofauna communities in the research region had not been disturbed massively, except two stations, SB1 and SB3. Ecologically, benthos were controlled by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such as salinity,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SiO3-Si and temperature, and no single factor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ecological master factor.  相似文献   
63.
三江平原地区毛果苔草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果苔草群落是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植被的主要类型,分布广,面积大。毛果苔草不但是群落的优势种,而且是形成泥炭的最主要的造炭植物。本文主要探讨毛果苔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②毛果苔草和泥炭形成关系;③毛果苔草的养分和化学元素特性;④毛果苔草群落学特征。并对毛果苔草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利用保护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65.
作者研究了北京十三陵雾迷山组微体植物化石,认为这些微体植物均具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以适应不同的微环境,构成不同的生物群落,包括藻席群落和非藻席群落。两种群落的份子保存为化石时有时相互混合,共同构成一个微化石组合。识别和区分同一组合不同群落份子对恢复其生活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笔者实际考察资料及国内外学者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叠层石与沉积矿产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叠层石和造叠层石底栖微生物群落对铁、铜、多金属、磷、锰等矿产的成矿作用。叠层石可以溉括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成矿作用:①叠层石为容矿体,其本身就是一种矿石类型;②叠层石不含矿,其岩礁为矿的间隔体。后者是一种金属硫化物避开叠层石岩礁而在礁侧沉积成巨大的富矿模式。  相似文献   
67.
68.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群落主要由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芸香科、五加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鼠刺科、樟科等.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群落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较小,只有1964株/hm2;群落较为低矮,平均高度只有6m;乔木垂直分化不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白云山的植被是次生植被和人工造林改造的结果,只在山谷少数植被没受人类干扰.其现状植被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在一些由马尾松发展起来的群落,天然侵入的阔叶树种已在主要层中居优势;群落中可见马尾松衰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69.
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获得94个草地群落样方,对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存在20个类型。在放牧干扰下,大多数群落类型处于退化状态,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群落替代关系;调查发现群落中每平方米内平均含8种草本植物,平均盖度62.4%,地上平均生物量是4859kg/hm^2,平均可食率为61.5%;鸢尾群落、牛旁群落和小狼毒群落是草地严重退化后形成的典型有毒害群落类型;长期的高强度放牧虽然增加了群落类型多样性,但减少了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总体而言,长期的放牧干扰降低了德钦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的质量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非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广东大亚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对位于南海北部亚热带的大亚湾和大鹏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种类和覆盖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亚湾共有石珊瑚24种,以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tes abdit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20%,大鹏湾有石珊瑚21种,以精巧扁脑珊瑚(Platygyra daedale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7.9%。大亚湾石珊瑚群落健康状况良好,但生长稀疏,群落密度低,空间结构简单,生长带窄;与1964年、1983年、1984年和1991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覆盖率从76.6%下降到20%,优势种从枝状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转变成块状或皮壳状的秘密角蜂巢珊瑚,群落生态退化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破坏活动对珊瑚本身以及生长环境造成的压力所致,包括过度捕捞、盗采珊瑚、沿岸施工和水体污染等,建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